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例术中行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7例预防性应用IABP.结果术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平均搭桥3.5支,1例胸骨感染,2例2次开胸止血.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37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2例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临时辅助。结果:全组37例共行冠脉搭桥109支,平均2.94支/人,3例搭桥4支,29例搭桥3支,5例搭桥2支。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至2004年8月,作者对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治疗中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高危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心动能查、血压难以维持等情况下方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观察组采用主动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两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在ICU病房所住时间、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例数、围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一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冠心病高危患者主动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选自1998-03~2004-10间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实施OPCAB要求具备独特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郝建潮  林青  秦巍  陈丽  武猛  张春风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82-783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7- 11~ 2 0 0 4 - 0 7,2 18例CAD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92 .4 %。平均年龄 6 3.1岁。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 0 .5 6± 0 .17。 6例急诊手术 ,其中 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31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 ;187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 ,术中改为体外循环 5例。其中 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术前住院 2 .9d。 2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 ,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 2 .85个。死亡 1例 (0 .4 5 %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148例CAD病人,体外循环下行旁路移置术(CABG)6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旁路移置术(OPCAB)86例。③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8例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45例病人术后康复出院。④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是治疗CA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置术和全动脉化旁路移置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及肝素术前持续静脉泵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0年4月6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前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及肝素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OPCAB术前未静脉联合应用上述相应药物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第1、3、5天cTnT及CK-MB的水平。同时记录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IABP)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肌酶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术后早期cTnT和CK-MB均有升高,术后6 h、术后第1天,研究组cTnT及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IABP)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及肝素治疗使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且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春宇  栗春 《吉林医学》2007,28(1):80-80,82
目的:总结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1±8.12)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左室室壁瘤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7)。6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其中2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9例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诊手术3例。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94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住院死亡3例,57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34例患者行旁路移植2~5支,平均(3.4±0.7)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8例,其中16例均在手术中安放,应用主动脉内气囊泵(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死亡1例(2.9%)。有2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结论: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PCAB)在危重冠心病(CAD)患者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对于有肾功能异常、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手术机会[1],对高危心脏病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OPCAB手术,增加了PCAB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体外循环及体外循环可能导致的各种并发症[2].IABP在冠心病中的运用指征还没有完全的统一,目前有提倡早期运用的趋势.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们施行OPCAB 33例,在IABP辅助下行OPCAB 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所有病例由同一团队施行OPCAB,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各项指标及早期死亡率。结果左主干病变组4例因术中搬动心脏出现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转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手术,两组人均搭桥数为3.02支,人均搭桥数左主干组较非左主干组高,主要集中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量、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术中转CPB手术比例左主干组高,乳内动脉使用率非左主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IABP和CPB,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围手术期及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及术中运用IABP的16例经验。结果13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IABP的辅助下顺利地度过了手术期和围手术期,康复出院。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大面积脑梗塞,经过治疗患者脱离呼吸机、肾功能恢复和语言恢复。结论IABP可以帮助重症冠心病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和有效地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提高重症、急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江汝健  付立  李勇  陈有东 《四川医学》2007,28(12):1375-1376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效果好,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普及,适应症越来越宽,然而在心功能低下、心脏扩大等情况下,术中搬动心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被认为是 OPCAB 的禁忌证.我院从1998年6月至2004年4月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为31例患者进行了 OPCAB.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手术患者救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IABP对42例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平均IABP辅助时间(86.8±15.5)h,辅助期间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blood,MAB)明显升高,心率(HR)降低、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index,CI)增加,术中及术前使用可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过程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同时使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34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ercardiacoutputsymptom,LCOS)、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等。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积极地放置IABP。  相似文献   

19.
汪涛  凌庆  温定国  赵萍  欧竹君 《河北医学》2004,10(9):793-79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了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其中2例心肺复苏成功后置入IABP,1例在甲状腺手术后诱发心肌梗塞置入IABP,6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置入IABP,3例在手术中置入IABP辅助撤除体外循环。结果:1例术后5天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症冠心病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重症冠心病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95例,女性51例;搭桥数3~6(4.21±0.89)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次开胸2例(1.4%),低心排综合征6例(4.1%),应用IABP 6例(4.1%),反复发作房颤12例(8.2%),肺功能不全8例(5.5%),死亡1例(0.7%),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合理地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