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腺病毒是人类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等部位许多疾患的重要病原之一〔1〕,引起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角膜结合膜炎、咽结合膜热等。在儿童急性感染疾病中 ,2 %~ 7%是由腺病毒引起的 ,有时可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由于腺病毒型别较多 ,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在临床进行腺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时常需要获得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病毒抗体。而传统的纯化病毒方法制备腺病毒抗体费时、费力 ,且往往难以得到特异性较高的抗体。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比较腺病毒六邻体氨基酸序列 ,结合三维结构图提示的多肽暴露情况以及抗原性预测分析 ,选择性地表达…  相似文献   
2.
CRF55_01B是我国报道的HIV-1主要流行毒株之一,具有较为独特的流行病学和基因进化特征。近几年HIV-1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发现CRF55_01B已经成为我国第五个主要流行HIV-1毒株。本研究从他的发现起源、流行情况、致病性和耐药性及参与的重组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与其流行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梅毒感染情况,分析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市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血液样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形成检测数据库,同时结合这一时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3806例,经性传播占94.0%(3579例);梅毒阳性者450例,梅毒感染率11.8%。报告的HIV/AIDS病人,有1911例在HIV抗体检测确证阳性前3个月内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66.6%(1272例);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不同特征对应的梅毒感染率水平为: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年龄40岁以上者高于年轻者,男男同性性行为途径高于其他传播途径,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者高于已婚及不详者,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专者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既往曾患性病者高于未患性病及不详者,报告单位为传染病医院者高于其他报告机构,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者高于其他样本来源者。结论应根据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主要特征开展梅毒筛查及规范治疗,降低感染梅毒对HIV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及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滴度之间的关系及意义,分析其在性病门诊中对各期梅毒检测的意义。方法对在医院门诊确诊的182例各期梅毒患者,同时进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IgM)和RPR滴度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意义。结果检测的182例梅毒患者,其中一期梅毒患者IgM阳性率46.67%(14/30),RPR阳性率73.33%(22/30);二期梅毒患者IgM阳性率30.61%(15/49),RPR阳性率81.63%(40/49);隐性梅毒IgM阳性率2.91%(3/103),RPR阳性率61.17%(63/103)。结论RPR和特异性梅毒抗体IgM检测各有其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防止梅毒的误诊、漏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性传播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亚型特点和流行规律.方法 随机采集北京市2008年新确证性传播HIV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100份,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北京市性传播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存在8个亚型或流行重组型,分别为B亚型22份,B'亚型8份,C亚型1份,CRF01_AE 38份,CRF02_AG 2份,CRF07 BC 9份,CRF08_BC 3份,疑似C/CRF01_AE重组型1份.结论 CRF01_AE和B亚型分别占45.2%和26.2%,为性传播感染者主要的亚型,应该加强我市HIV-1亚型流行情况的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btype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HIV-1 strains prevalent among sexual infectors in Beijing. Methods We collected the blood samples from 100HIV sexual infectors in Beijing during 2008 and separated plasma specimens.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plasma and the gag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nest-PCR.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directl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gag gene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EGA4 software. Results Among 100 HIV-1 plasma samples,84 gag gene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and analyzed. Eight HIV subtypes including B(22 strains), B'(8 strains),C( 1 strain) ,CRF01_AE (38 strains) ,CRF02_AG (2 strains) ,CRF07_BC(9 strains) ,CRF08_BC(3 strains) and C/CRF01_AE recombinant like strain( 1 strain) were identified circulating in Beijing. Conclusion CRF01 _AE and subtype B were predominant in Beijing account for 45.2% and 26.2% and the surveillance of HIV gene varia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研发3型副流感病毒新型诊断试剂提供基础。方法利用重组克隆表达技术,获得可溶性的重组核衣壳蛋白;采用纯化的重组核衣壳蛋白免疫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并鉴定可识别天然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9株分泌抗重组核衣壳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其中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天然的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结论利用重组核衣壳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出了识别天然核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浙江省HIV-1主要流行毒株CRF01_AE在治疗人群和未治疗人群中的基因型耐药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04-2007年间收集的HIV感染者样本,对HIV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区进行RT-PCR扩增测序.分析56个感染CRF01_AE重组亚型样本的序列,其中未治疗组43例,已治疗组13例.使用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http://hivdb.stanford.edu)的在线耐药序列分析软件HIV DB进行序列分析,寻找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结果 未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9个/mm3,病毒载量log10.中位数为3.41,存在基因型耐药突变率的发生(5/43,11.6%),检出包括PR区第10、46、71位和RT区的第103、118位氨基酸的耐药相关突变;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186个/mm3,病毒载量log10中位数为3.91,13例中有8例发生了基因型耐药变异(61.5%).检出29个基因型耐药突变.耐药率较高且多表现为交叉耐药.结论 浙江省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型耐药突变;已开始治疗的HIV感染者基因型耐药突变发生率较高,而且交叉耐药现象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亚型为CRF65_CPX艾滋病病毒(HIV)毒株在中国不同高危人群间的传播特征,基因序列及其CTL表位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6月之前中国鉴定HIV-1亚型为CRF65_CPX的毒株的pol基因区序列,使用比对好的pol基因区序列进行贝叶斯分析。以系统进化树为根据,选择其中同性性传播人群和异性性传播人群序列,分别生成共享序列后,比较两个人群氨基酸位点和HLA-B位点等位基因限制的CTL表位的差异。结果共收集获得CRF65_CPX HIVpol基因区序列52条。贝叶斯分析结果显示,异性性传播人群的最近共同祖先的时间为1999年,同性性传播人群的最近共同祖先的时间为2003年,CRF65_CPX毒株出现在异性性传播人群的时间早于同性性传播人群。与异性性传播人群相比,同性性传播人群pol区共享序列有10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丢失了两个有数据证明的保护性CTL表位(B*2702、B*5103)。结论 CRF65_CPX毒株为中国近些年才发现的多重重组的新型毒株,其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从异性性传播转变为以同性性传播为主,氨基酸位点和CTL表位在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加速了疾病进程,故应引起并加强对该亚型及其类似的新型病毒株不断扩散传播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艾滋病病毒(HIV)毒株基因序列构建北京男男性行为者(MSM)传播关系的分子网络,探索HIV毒株在该人群中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3年在北京招募的MSM感染者为调查对象,收集问卷并采集全血。使用比对好的pol基因区序列构建进化树判定亚型。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确定鉴别能力最高的基因距离阈值,最终构建传播网络。结果共获得pol基因区序列405条,主要的亚型为CRF01_AE(230,56.8%)和CRF07_BC(116,28.6%),其他亚型分别为B(40,9.9%)、CRF55_01B(1.2%)、C(1.0%)、CRF15_01B(0.2%)。拟合曲线,观测一系列阈值下传播簇、连接总数的变化,得到1.25%为该人群的最佳基因距离阈值。在此条件下,有233条序列(57.5%)进入传播网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岁、在北京居住时间≥4年、过去3个月与男性有无保护被动肛交及亚型为CRF07_BC的感染者,入网率显著偏高。秩和检验表明,网络内CRF07_BC感染者的关联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的感染者。结论入网率高、关联程度高的人群具有更高的传播风险,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具有高风险特征的人群的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巢式PCR方法,作为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补充,并探讨该方法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基因保守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设计N、S基因引物,构建巢式PCR反应体系,N基因巢式PCR及产物测序用于定性检测,S基因PCR产物测序用于型别初步鉴定。检测梯度稀释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