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国内首次将老年综合评估用于心脏康复及老年瓣膜病评估中,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老年综合评估指标初次评估43例拟行TAVR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认知功能、营养状态、活动能力、精神心理问题、虚弱程度、中医症状评分、左手及右手握力和5m步行试验。患者完成第1次老年综合评估后,即启动心脏康复,包括术前预康复、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康复指导,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心脏康复治疗后1个月常规随访,比较心脏康复前后各指标差异。结果43例患者中,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5.44±2.26)分,轻度及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占60.47%;老年人微型营养评定量表评分(22.49±3.54)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占62.79%;Barthel指数评分(84.65±14.24)分,存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异常占93.02%;虚弱程度评分(2.89±0.99)分,明显虚弱占76.74%。33例患者心脏康复中,治疗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24.2%vs 60.6%,P=0.006);虚弱程度评分[(1.50±0.97)分vs (3.17±1.00)分,P=0.000]和明显虚弱比例降低(33.3%vs 72.7%,P=0.003)。患者心脏康复治疗后较治疗前MMSE评分和握力增加,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分量表评分降低,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老年综合评估可作为TAVR患者心脏康复的指导依据,以提高活动能力、调节情绪、预防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改善虚弱程度,并可作为心脏康复的效果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2023年9月22日,国内首次采用国产自膨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可控弯输送系统(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在1例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外科手术高危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成功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瓣膜位置、功能良好。出院前和随访1个月时,患者的症状和心力衰竭程度明显改善。该病例的随访结果初步表明,采用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可行,其疗效有望在后续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经常伴随高血糖现象;这种现象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标志。使血糖迅速正常化的干预措施不能恰当应用并且疗效也不确切。在此,我们对高血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对高血糖不仅仅反映了糖尿病前期状态的看法提供依据,并且我们还讨论了高血糖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机制。最后,我们寻求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1个月后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原因.方法 2005-2007年连续入选192例支架植入1个月后再发STE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如靶病变位于支架两侧边缘5 mm内为晚发血栓,否则为新生病变破裂.结果 192例STEAMI中新生病变破裂144例(75%),晚发血栓48例(25%).从PCI后到发生STEAMI时间分别为(30.1±12.4)个月和(20.3±11.9)个月(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中糖尿病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更容易发生晚发血栓(HR分别为3.387,95%CI 1.053-10.898和HR 5.311,95%CI 1.066~26.464,P<0.05).结论 支架植入1个月后发生STEAMI主要由于新生病变破裂所致,糖尿病和植入DES患者更容易发生晚期血栓,这两类患者可能需延长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后肺动脉压力(PASP)的变化。方法入选94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TAVI手术。根据术前PASP分为两组,无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结果TAVI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PASP均降低。肺动脉高压组具有更小的主动脉瓣面积[(0.58±0.16vs 0.67±0.16)cm^2,P=0.014],更高的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60.8±17.3vs 53.9±17.2)mmHg,P=0.035],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11.6vs 3.9)%,P<0.001]和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13.9vs 1.9)%,P<0.001]发生率更高。结论TAVI术后1年,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即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变化规律,及高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关系,以明确反应性高血糖变化规律并及早发现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法:从2009-02到2009-09,连续入选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48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7天连续6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化验血糖浓度,在出院前进行OGTT,共纳入有效病例158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OGTT分类标准分为糖代谢正常者、糖调节受损者和新诊断糖尿病者;非糖尿病患者包括糖代谢正常者和糖调节受损者,评价血糖水平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变化规律。以入院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评价高血糖与OGTT阳性的关系。结果:158例患者中糖代谢正常者占27.8%(44/158)、糖调节受损者占41.1%(65/158)、新诊断糖尿病者占31.0%(49/158)。所有患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4天降至正常水平,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在第3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338,P=0.000,在校正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4.75,95%可信区间2.304~9.79,P=0.000)。结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OGTT及时发现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临床治疗;AMI患者反应性高血糖一般持续2~3天,如果存在持续高血糖提示患有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可能性大。高血糖是患有糖尿病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2009-02至2009-09,在我院连续入选158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按照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44)、糖调节受损组(n=65)和新诊断糖尿病组(n=49),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5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评价不同糖代谢组患者急性期(入院时)与稳定期(出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158例患者中,胰岛素抵抗者急性期为50.0%(79/158例),稳定期为31.6%(50/158例),胰岛素抵抗比例在急性期明显多于稳定期(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0.98±0.81)明显高于稳定期HOMA-IR(0.58±0.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糖代谢正常组[(1.30±0.84)vs(0.96±0.78)vs(0.57±0.55),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高于糖代谢正常组[(0.78±0.57)vs(0.57±0.80)vs(0.41±0.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显示,第2天空腹血糖[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30,P=0.000]、空腹胰岛素(β=0.758,P=0.000)、体重指数(β=0.087,P=0.005)和糖化血红蛋白(β=0.104,P=0.003)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β=0.382,P=0.000)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无论糖代谢情况如何,胰岛素抵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加重现象;第2天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住院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因素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4-01-01至2015-12-31入住阜外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中度及中度以上MR的患者3 45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手术组(n=1 845)和药物组(n=1 605)。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经胸超声心动图信息,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决定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3 4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4.8±13.8)岁,≥65岁的老龄患者占总人数的26.99%(931例)。原发性病因是MR患者最多见的病因类型,就诊时无症状的患者为324例(9.39%),1 907例(55.28%)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1 605例(46.52%)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而采用药物保守治疗。3 45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为0.75%(26例)。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小[(52.65±12.01)岁vs(57.39±15.25)岁,P0.001)],重度反流患者比例(56.69%vs 26.79%,P0.001)、原发MR患者比例(89.49%vs 39.00%,P0.001)、LVEF平均值[(61.62±9.20)%vs(48.00±17.53)%,P0.001]均较药物组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中重度MR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年龄(OR=0.561,95%CI:0.503~0.627)、MR病因类型(OR=3.062,95%CI:2.565~3.654)、MR程度(OR=0.103,95%CI:0.085~0.126)、LVEF(OR=2.478,95%CI:2.147~2.860)。结论:3 450例中重度MR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主要病因是原发性二尖瓣病变。高达46.52%的患者只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而未能进行外科干预。年龄增加、继发性病因、中度病变、LVEF减低是中重度MR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运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TAVI治疗、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35例。根据心室电极放置位置,分为LBBP组(1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胰岛素抵抗对ST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连续入选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入院第二天清晨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最后纳入非糖尿病患者124例,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即HOMA-IR≥2.5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评价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24例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占49.2%(61/124),病死率占12.1%(15/124)。胰岛素抵抗组较对照组有较高的入院血糖[(7.88±2.83)mmol/L比(6.93±1.60)mmol/L,P=0.025]、空腹血糖[(7.36±2.33)mmol/L比(6.43±1.81)mmol/L,P=0.014]和胰岛素浓度[(16.68±6.98)mU/L比(6.32±2.32)mU/L,P=0.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提示,体重指数[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44,P=0.021]和空腹血糖(β=0.451,P=0.000)是影响HOMA-IR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提示,在调整其他因素后,胰岛素抵抗[OR=1.506,95%CI(1.062~2.134),P=0.021]、Killip分级≥Ⅱ[OR=3.007,95%CI(1.165~7.779),P=0.023]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OR=1.004,95%CI(1.000~1.008),P=0.036]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现象普遍存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和第二天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