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真菌治疗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眼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已成为临床上最棘手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国外在抗真菌治疗的研究上有较多进展 ,主要包括多种药物如脂质复合物、新型三唑类、免疫抑制剂、细胞壁破坏药物等 ,以及如联合用药、真菌疫苗等多种治疗措施。其中多数已用于眼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上述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它治疗措施等作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眼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立信  曹景 《眼科研究》1995,13(1):24-26
报告1%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CsA)和地塞米松局部联合用药,治疗31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随访6~18个月植片透明治愈为93.5%,平均治愈时间7天,观察表明局部用药既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又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并对CsA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的机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19例先天性角膜皮样瘤病例,瘤体直径4mm以下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术,瘤体5mm以上者行肿瘤切除和板层角膜移植术,早期手术效果为佳。供体角膜采用湿房保存和无水氯化钙干燥保存,获得同样满意的疗效。随访1~5年,13例视力增进,5例不变,1例减退,效果肯定,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单疱病毒潜伏感染的三叉神经节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立信  董晓光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44-46,T003
新西兰白兔经角膜接种HSV-1Mckrae株后,在三叉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当接种病毒后第30~100天时,分别摘除TG做组织培养,在培养到第8天时,TG细胞内出现HSV-1抗原阳性,第10天时培养细胞开始呈现细胞病变,第2~3周内全部潜伏感染的TG培养细胞出现自发性感染,CPE和HSV-1抗原原均为阳性,在体外成功地建立了潜伏感染TG活化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SV-1在G胞内的潜伏感染机制提  相似文献   
5.
6.
眼部感染HSV-1后,在支配该区域的三叉神经节的感觉神经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宿主的免疫因素和病毒的某些功能参与了潜伏感染的建立,潜伏病毒基因组大部分呈游离状态,仅用一小部分整合到宿主DNA中,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录,当遇到适宜刺激时潜伏病毒基因组可被激活,返回原发感染部位引起复发。重组DNA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为潜伏感染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P)治疗感染性角膜病325例(325只眼),其中真菌感染108只眼,占332%,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405%)之后,居第2位。我们对其中的108例(108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PKP治疗,随访6~42个月,平均193个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108例(108只眼),男70例,女38例。年龄:≤20岁者4例(37%),21~40岁者52例(…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信  胡隆基 《眼科研究》1999,17(6):466-468
目的 对4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继发圆锥角膜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为4眼重度近视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确诊圆锥角膜,对手术前皇检查的各项数值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眼LASIK术后患者激光切削后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均大于200um,眼压正常,术后7个月~1年半发生圆锥角膜,其中1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虽然LASIK术后保留角膜常规厚度,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9.
武国恩  谢立信 《眼科研究》1999,17(6):485-487
目的 评价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力变化量的Hollady 法。 方法 用Holladay 法计算PRK 术后与术前角膜屈光力的差值( 角膜实矫屈光度) ,并与角膜预矫屈光度进行比较。 结果 (1)A 组:复性近视散光眼术后6 个月,角膜实矫球镜度欠矫(0 .48 ±0 .19)D;角膜实矫散光度过矫38 .5 % (25/65) ,散光欠矫61 .5 % (40/65) ,过矫和欠矫≥±0 .50 D 占41 .5 % (27/65) ;实矫与预矫散光的轴位的差值≤±15°占60 .0 % (39/65) 。(2)B 组:单纯近视眼术后6 个月时,角膜实矫等值球镜度欠矫(0 .55 ±0 .26) D;术后6 个月时产生(0 .59 ±0 .38)D 的矫正近视散光的效应,其中≥0 .50 D 者占51 .2 % (22/43) ,实矫近视散光轴位均在180°- 44°~180°+ 44°之间。 结论 应用Holladay 公式从球、柱镜度两方面计算PRK 的角膜屈光变化效应值,是合理、客观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26例,分别在术3月-2年,行前房型人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6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