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22例,对其感染病原菌进行检测,统计254株分离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254株分离菌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125株,其中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等,从耐药性来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较敏感,大肠埃希氏杆菌对氨曲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庆大霉素较为敏感。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较为复杂和多变,临床上要明确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并以此来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华支睾吸虫病32例误诊原因分析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蒙锦正(百色533000)华支睾吸虫病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90~1998年3月误诊的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男28例,女4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对肺栓塞疾病诊断的比较,认识MSCT肺动脉重建在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肺栓塞病历19例,每例患者均行MSCT肺动脉重建及介入肺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比较两种诊断方法阳性率,分析MSCT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两种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疾病的阳性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以介入性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MSCT肺动脉重建诊断肺栓塞敏感性95.4%,特异性99.5%。结论MSCT肺动脉重建诊断肺栓塞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无创性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在肺栓塞疾病诊断中是一种可以替代DSA造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6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大部分病人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低下;病人有定期到医院静滴抗生素史、气管插管等各种可能的诱因;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最低,敏感性最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发生于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病人以及具有各种可能诱因下的病人中,合理治疗,可减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锦正 《右江医学》1998,26(3):153-154
报道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4例,均符合福州全国腹水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参考标准。腹水常规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外周血WBC、N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在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足量地使用抗生素,85.2%SBP得到有效地控制而治愈,病死率为11.1%。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既可清除腹水,又可再利用白蛋白,且避免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面对着学习环境、内容、模式的改变,许多人对此感到不适应,很茫然,我们通过启发诱导的思想教育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实习学生的学习工作方法,增强了实习学生们的学习工作信心和主动性。临床教学中我们重点突出临床的“实用性”和“实战性”,并通过标准化基础技能过关培训和临床工作仿真模拟训练,使学生们在接诊处理病人的基本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erage volume assured pressure support AVAPS)模式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主触发/时间模式(S/T)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在无创通气过程中,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上机后达到人机协调所用时间和治疗3d内发生不良反应(胸闷憋气感、人机对抗、腹胀)和上机失败的情况。结果无创通气治疗3d后,两组患者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PH值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较对照组短,胸闷憋气感、人机对抗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VAPS模式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收治的三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误诊原因,并复习了相关诊断技术新进展的文献。结果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普通CT影像学特征,临床医生利用增强CT,FDG-PET,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等技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能力还不足。结论PPD试验强阳性。或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抗酸染色镜下找到杆菌(哪怕仅有一条,非分支状),纵隔淋巴结在增强CT下有环行强化,其内有网格状增强,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等是临床确诊纵隔淋巴结结核最重要的依据。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皮肤结节和外周淋巴结(尤其是PEF—CT显示高浓聚的外周淋巴结)病理活检有益于鉴别诊断。准确定位下TBNA有利于提高诊断。动员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以取得病理鉴别依据,但必须严格遵循隔淋巴结肿大一般疾病鉴别诊断的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