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纳入血浆脂蛋白(a)[Lp(a)]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改良诊断模型,并将其诊断性能与荷兰脂质诊所网络(DLCN)标准、中国人群FH简化诊断标准(CSCFH)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受试者10320例用于FH改良诊断模型的建立(7740例为建模人群,2580例为外部验证人群),在DLCN标准的基础上得到改良诊断模型。结果:FH改良诊断模型的诊断项目包括未经治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p(a)、早发冠心病、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或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并给以上指标确定分值,将总分≥6分时可诊断为临床FH。改良诊断模型与DLCN标准一致性良好,在建模人群中κ=0.766,在外部验证人群中κ=0.721(P均<0.001),与CSCFH的一致性一般(κ=0.495)。结论:纳入Lp(a)的新型改良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中国人群的FH诊断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防治的要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可以说高血压是我国第一心血管病,估计全国患病人数高达2亿;另一方面,达标率不容乐观,约8.1%;最值得强调的是,高血压防治指南层出不穷、更新最快.截至2008年6月,最新的指南是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学会(ESH/ESC)的<2007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尤其是准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不但能降低高危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然而,临床观察发现,接受标准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大约有1%~45%仍发生心血管事件[1]。这一现象表明,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不同,因此,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抵抗"和"低反应性"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型与冠心病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中国汉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823例,分为O型血组1140例及非O型血组2683例。进行电话随访,失访169例,完成中位时间24.6个月随访的3654例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348例(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3306例(无事件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不同血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事件组左主干病变或3支病变比例较无事件组更多(15.2%vs 8.1%,47.7%vs 30.5%,P=0.000)。与O型血组比较,非O型血组Gensini评分更高(20分vs 18分,P0.05)。非O型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O型血组(10.3%vs 7.8%,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与O型血组比较,非O型血组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HR=1.318,95%CI:1.030~1.685)。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非O型血是心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91,95%CI:1.008~1.657,P=0.046)。结论中国汉族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非O型血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下简称1970s)和21世纪10年代(以下简称2010s)近40年,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1970s组数据来源于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于1972-01至1973-12间登记的1 314例AMI患者,2010s组数据来源于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北京地区入选的2 200例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农民比例)、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方面差异。结果: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AMI患者中70岁患者比例(15.8 %vs 25.6%,P0.001)、男性比例(68.3% vs75.6%,P0.001)和农民比例(6.5%vs 14.5%,P0.001)均增加。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AMI患者中既往卒中史(6.2% vs 10.5%,P0.001)、既往心肌梗死史(9.5% vs 11.9%,P0.05)及合并糖尿病比例(6.2% vs 27.6%,P0.001)明显升高。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由于精神应激的AMI患者比例降低(51.1% vs 15.2%,P0.001)、体力应激诱发的AMI患者比例增高(40.0% vs 61.1%,P=0.007)。结论:近40年,北京地区AMI患者的年龄、性别、农民比例,卒中史、心肌梗死史及糖尿病患者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老龄化、男性化、农村化的趋势,体力应激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当代AMI的主要诱发因素。对此变化趋势应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心脏病预防和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半数以上AMI患者有吸烟史、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近80%的AMI患者有肥腻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血脂指标的控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影响.方法 入选在我院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复查时间平均为7.4 ±2.2个月.未行介入治疗的其它冠状动脉若发生狭窄加重大于原来的25%以上定为粥样硬化病变加重.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者95例,无变化者307例.患者于入院即介入手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测定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用公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结果 复查时病变加重组和无变化组总胆固醇(4.62±1.14 mmol/L比4.26±1.0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1±0.93 mmol/L比2.25±0.75 mmol/L)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52±1.12mmoL/L比3.20±0.98 mmol/L),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均与病变加重发生 相关.结论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未行介入治疗的其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抗心绞痛药)对健康人外周动脉血压、中心动脉血压以及血管弹性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设计,18例健康成年男性,早7:00空腹单次给药60 mg;比较服药前1天和服药当天从6:30到23:00期间的血压、脉搏波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后,中心动脉脉压和反射波增加指数均下降,与前1天的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心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能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中心动脉脉压。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作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组致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聚集。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上述危险因素不但可导致心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同时也是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1(big endothelin-1,ET-1)对稳定性冠心病(SCAD)远期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3154例SCAD患者,并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189例为事件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2965例为非事件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ET-1水平,将ET-10.3pmol/L为低ET-1组1588例,ET-1≥0.3pmol/L为高ET-1组1566例。应用Cox回归分析评价ET-1水平对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事件组ET-1水平较非事件组明显升高[0.33(0.25,0.49)pmol/L vs 0.30(0.22,0.45)pmol/L,P=0.004]。高ET-1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ET-1组(7.02%vs 4.97%,P=0.0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T-1为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HR=1.656,95%CI:1.099~2.496,P=0.016)。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ET-1组无事件生存率较低ET-1组降低(P=0.016)。结论 ET-1为SCAD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其预后判断的长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