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经内科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6例患者均行接触性溶栓和机械碎栓,其中2例联合行颈动脉溶栓、1例于溶栓后行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 14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恢复正常,视乳头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1例患者于2周后复查造影静脉窦主干畅通,3例部分主干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有代偿。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CVST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强彩芹  范百亚 《山东医药》2009,49(48):11-11
虽然动脉输液加压袋的应用可降低神经介入操作中的并发症,但如果术中操作不规范,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就我科自2007年9月份开展神经介入工作以来完成手术108例中应用动脉输液加压袋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伴LA患者135例,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组(n=49)、中度组(n=34)、重度组(n=52),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ARWMC评分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LA是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生活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52,95%CI 1.586-6.443,P=0.001)。结论 ACI患者LA及其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密切相关,了解LA程度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国内主要采取股动脉入路。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恢复快,无须卧床,缩短了观察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现将2006年10月~2007年8月我科经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微创锥孔引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外科同期收治的58例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行微创锥孔置管外引流术,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血肿引流吸收、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血肿引流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时间差异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微创锥孔置管引流术具有迅速引流血肿、减轻继发损伤、挽救神经功能等优点,对于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可明显缩短治疗、住院时间,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探讨的是神经肌电图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组,包括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10年)和C组(病程〈1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正中、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运动传导速度),SCV(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A组57例,B组65例,C组58例。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9.104,P=0.011)、尺神经(χ2=9.335,P=0.009)、腓总神经(χ2=9.898,P=0.007)的M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13.44,P=0.001)、尺神经(χ2=13.56,P=0.001)、腓总神经(χ2=24.09,P=0.000)的S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9.12,P=0.000),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而尺神经F波异常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152,P=0.207)。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相应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中的异常比例,以及胫神经的H反射异常检出率越高。结合尺神经F波可早期客观检测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近端损害,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经动脉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动脉内介入溶栓,并对7例进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在球囊扩张后予支架成形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9例患者中有13例症状显著改善,3例有改善,3例死亡。结论: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可以适当放宽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78例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5共78例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记录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5例顺利完成操作,其中根据诊断和治疗需要超选颈内动脉造影38次,颈外动脉造影5次,椎动脉造影49次,成功率96.2%。3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总的并发症为9.0%,包括桡动脉痉挛(2例)、上肢胀痛(3例)、皮下血肿(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结论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