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局部视网膜电图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发展及仪器、方法、记录条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该检查方法对于黄斑部功能的测定比其它电生理方法更为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一家系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同一家系的3例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后,在验光中心采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的方法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采用Zeiss公司FF450 plus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同时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观察患者的ERG表现特征.结果 散瞳验光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除先证者母亲左眼矫正视力可达正常视力外,其余患眼均存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膜疣存在.先证者弟弟病变程度最轻;先证者母亲病变最为明显,除黄斑区外,周边部也存在大量散在的玻璃膜疣.FFA检查显示,相应于彩色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处,均表现为透见荧光.ERG检查显示,先证者弟弟明视ERG振幅下降,暗视ERG正常.先证者及其母亲明视、暗视ERG均正常.结论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可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应于玻璃膜疣处,FFA表现为透见荧光.ERG表现除明视振幅可发生下降外,其余表现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对寒哮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51例轻、中度寒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评分)、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肺通气功能及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检测,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预计值、P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或舒张实验阳性率)及PEF变异率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ACT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能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及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变应性咳嗽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口服酮替芬1 mg,每天2次,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每天2次。对照组46例口服复方甲氧那明2片,每天3次,治疗时间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咳嗽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6周后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较复方甲氧那明疗效更好,适用范围更广,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COPD稳定期患者、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0,2,24h的凋亡率。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体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核细胞体外培养2,24 h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VEGF的表达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在COPD患者细胞凋亡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较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分类标准,并提出PCV的系统分类法。方法:42例(48只眼)国人PCV患者根据PCV的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特征,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48只PCV患眼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分为黄斑型(30只眼,占62.5%)、血管弓型(6只眼,占12.5%)、视乳头旁型(3只眼,占6.3%)、中周型及结合型(9只眼,占18.8%);按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分为活动性(34只眼,占73.8%)与非活动性(14只眼,占29.2%);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分为典型(36只眼,75.0%)与非典型(12只眼,25.0%);按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分为渗出型(13只眼,占27.1%)与出血型(35只眼,占72.9%)。其中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和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进行分类为本研究首次提出。结论:PCV的上述分类有助于PCV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正常对照眼和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用VERISScience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7例(20只眼)正常对照者和15例(19只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皆出现程度不同多焦视网膜电图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显示视网膜前膜组1~6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和1~6环的N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视力与第一环振幅无相关但与第一环的潜伏期存在相关。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用于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进行视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8.
激光笔致视网膜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笔是近几年来经常使用的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安装电池后可以发出红外激光光束,在远距离可指示讲授目标,指示距离达千米以上。我们曾遇激光笔致视网膜出血1例,报道如下。患者梁×× 男性 26岁 于1998年12月4日,以右眼视朦伴黑影飘动1周,到本院门诊就医。1周前在玩激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方法 对诊断为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9例(12只眼)患者全部进行全身、眼部、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其中3例(4只眼)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 结果 8例10只眼的血管变异位于视网膜后极部,1例2只眼血管变异从后极部延伸至中周部。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先天性视网膜粗大血管1例(1只眼);(2)先天性视网膜小动脉纡曲2例(3只眼);(3)先天 性视网膜静脉纡曲1例(2 只眼) ;(4)先天性视盘及视网膜前血管袢5例(6只眼),其中伴有Val salva动作导致自发性视网膜出血有4例(5只眼)。 结论 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常好发于视网膜后极部,变异可发生在视网膜动脉或静脉,并可因Valsalva动作诱发自发性出血。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对寒哮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10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1例轻中度寒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00μg,每天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每天1剂,早晚2次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留取血液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RT-PCR检测IL-5、IL-10 mRNA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CD3+、CD4+、CD8+无显著差异,CD4/CD8比值(t=2.593,P=0.012)、IL-5(t=2.492,P=0.016)明显下降,IL-10(t=2.659,P=0.011)明显上升。结论射干麻黄汤调节哮喘患者T细胞CD4/CD8比例及IL-5、IL-10表达水平,改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控制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