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病理和扫描电镜评价猪冠状动脉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术后早期(7天、14天、28天)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18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每组6只,每只猪于右冠状动脉置入一枚佐他莫司洗脱支架,3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及28天时进行OCT检查,观察支架表面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并取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用OCT观察3个时间段支架表面新生内膜情况,7天组为(61.3±37.7)μm,14天组为(132.6±103.3)μm,28天组为(244.3±282.3)μ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7天组为(53.62±2.49)%,28天组达到(94.88±2.93)%,病理提示7天时新生内膜以炎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为主,28天时以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结论:OCT在支架术后7天即能清晰观察到新生内膜覆盖情况,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术后28天大多数支架丝被新生内膜覆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效转复心房颤动药物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机制。方法:利用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伊布利特或溶有伊布利特的低钾低镁台氏液。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伊布利特组和低钾低镁组,每组10只。正常组灌流台氏液,伊布利特组灌流2 mg/L伊布利特40 min,低钾低镁组灌流同浓度但溶于低钾低镁台氏液的伊布利特。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灌流过程中早后除极(EAD)和Tdp的发生情况,对QT间期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结果:伊布利特组QT间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337±46)ms∶(548±73)ms],TDR也显著增加[(49±15)ms∶(132±36)ms],EAD的发生率为4/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为0。低钾低镁组QT间期近一步延长至(652±184)ms、TDR增至(157±59)ms,EAD发生率为5/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与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增加为7/10,与正常组、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结论:在伊布利特合并低钾低镁的情况下才易诱发Tdp,电解质正常时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对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评价的价值。方法对6种临床上致心律失常发生率已知的药物,应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块对其致心律失常危险度进行评价。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观察记录QT间期、复极离散度和心律失常来量化每种药物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临床上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危险度评分小于等于0.1,临床上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危险度评分介于1.2至9.8之间。结论应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评价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 18只中华小型猪平均分为3组,每只猪分别在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随机置入SES和ZES支架各一枚,3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第7天、14天、28天进行OCT检查,测量新生内膜厚度、支架内面积、管腔内面积、新生内膜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和新生内膜覆盖率,比较ZES与S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结果 OCT测量结果显示,支架置入7天和14天时,ZES与SES两种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覆盖率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同样支架术后28天时ZES与SES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244.3±282.3μmvs136.3±91.1μm,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存在显著差异(94.88%±2.93%vs90.96%±4.35%,P=0.008)。结论在支架置入后1个月内,ZES与SES比较新生内膜增生更显著,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覆盖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普通肝素或比伐芦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09月-2018年9月于北京阜外医院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术前予普通肝素100 IU/kg抗凝治疗,观察组术前予比伐芦定0.75 mg/kg静脉输注,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至手术结束2 h。通过激活凝固时间(ACT)来评估两组药物的抗凝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给药后5 min、给药后1 h及术后0 min,两组患者的ACT结果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h及术后2h观察组的ACT结果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从给药到手术结束,观察组的ACT达标率为58.3%。而对照为31.3%,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5.693,P0.001)。术后30 d,观察组的出血时间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2.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787,P=0.181);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22.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53,P=0.615)。结论对于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而言,比伐芦定相对普通肝素的抗凝效果更好,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及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胃炎的新方法 ,减少不良反应,适应患者需求,为患者解除病痛。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制定常规治疗原则方案,总结归纳治疗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在胃镜下显示好转或治愈。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见效快,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反馈良好,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a.自1995年开始吸食海洛因成瘾,曾多次在戒毒所戒毒.1998年戒断海洛因后不久开始滥用苯丙胺类毒品"摇头丸"(每月滥用3-4次,每次服1-2粒).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筛选泽漆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为充分利用开发泽漆总黄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渗漉提取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冷浸提取法5种方法,以芦丁为考察指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含量进行精密测定,对提取效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5种提取方法所得总黄酮含量依次为:超声提取法(10.239 1 mg·g-1)〉渗漉提取法(7.777 6mg·g-1)〉回流提取法(6.163 9 mg·g-1)〉索氏提取法(5.079 0 mg·g-1)〉冷浸提取法(2.900 1 mg·g-1),超声提取法所得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超声提取法应用于泽漆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