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首次复治肺结核的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短疗程方案组(73例,采用6个月莫西沙星、利福布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标准方案组(28例,强化期3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巩固期6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比较两组患者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转归情况、影像学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短疗程方案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为69.0%(29/42),高于标准方案组[41.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47)。短疗程方案组治疗成功率为78.1%(57/73),高于标准方案组[60.7%(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短疗程方案组病灶吸收情况[5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4例(7.0%),显吸24例(42.1%),吸收29例(50.9%),不变0例(0.0%),恶化0例(0.0%)] 明显好于标准方案组[1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0例(0.0%),显吸3例(17.6%),吸收13例(76.5%),不变1例(5.9%),恶化0例(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短疗程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8/73),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结论 在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短疗程方案组患者相较于标准方案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且短疗程方案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轾彬  吴敏  吴小翠  韩敏  张青  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0):1010-1015
目的 评价分子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的指导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诊治的4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的分离株采用微孔板法进行表型药敏试验;按就诊时间顺序依随机数字表法对其中200例患者的同一份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分子药敏试验,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微孔板法结果回报前,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为异烟肼和(或)利福平耐药的患者予异烟肼和(或)利福平耐药化疗方案,其余患者予异烟肼、利福平敏感复治化疗方案;微孔板法结果回报后,以微孔板法结果为标准调整化疗方案。比较微孔板法确诊的利福平耐药患者中行PCR-反向点杂交法者与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者在微孔板法结果回报时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和痰涂片阳性标本荷菌量,以及在应用耐药方案治疗3、6、9、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结果 在微孔板法确诊的利福平耐药患者中,行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的患者在微孔板法结果回报时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18.9%(10/53)和5.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45);行PCR-反向点杂交法患者痰涂片阳性标本抗酸杆菌分级计数“+、++、+++、++++”分别占48.8%(21/43)、25.6%(11/43)、16.3%(7/43)、9.3%(4/43),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患者分级计数分别占16.7%(8/48)、35.4%(17/48)、33.3%(16/48)、14.6%(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11),前者痰标本荷菌量更少。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4.0%(32/50)、84.8%(39/46)、82.9%(34/41)、84.2%(32/38),高于未行PCR-反向点杂交法的患者治疗3、6、9、1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8.8%(30/51)、81.0%(34/42)、81.6%(31/38)、81.6%(31/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593;χ2=0.593,P=0.218;χ2=0.025,P=0.874;χ2=0.093,P=0.761)。结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根据PCR-反向点杂交法制定化疗方案的利福平耐药患者能在时间上更早获得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的上升和痰涂片阳性标本荷菌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脓肿分支杆菌耐利福平情况及rpoB基因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脓肿分支杆菌对利福平的耐受程度,并观察不同耐药性的细菌是否存在rpoB基因的突变和突变的性质。方法 用生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15例脓肿分支杆菌菌种,测定这些临床病株及标准株ATCC19977对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PCR方法扩增rpoB的部分序列,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15例脓肿分支杆菌有1株敏感,其余14株与标准株均有较高的MIC;各菌株rpoB基因突变集结区和第146位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虽有不同,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所有菌株中均相同,而且与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同一部位的氨基酸序列也完全一致。结论 脓肿分支杆菌对利福平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其耐药机制并不是由于这些部位的rpoB基因的变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为阳性而痰涂片为阴性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的诊断模型,以提高临床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T-SPOT.TB检查阳性,且未接受过抗结核药品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经胸部CT检查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纵隔淋巴结结核组)和50例结节病患者(结节病组;Ⅰ期结节病8例,Ⅱ期结节病42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建立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选取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临床检查指标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淋巴细胞计数(Lym)是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鉴别的相关独立因素[Wald χ2=5.826, P=0.016,OR(95%CI)=0.968(0.942~0.994); Wald χ2=5.583, P=0.018,OR(95%CI)=1.036(1.006~1.068);Wald χ2=4.074, P=0.044,OR(95%CI)=4.487(1.044~19.279)]。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 (P)=-0.418-0.033×SACE+0.036×ESR+1.501×Lym,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为AUC=0.850(95%CI:0.773~0.927),最佳临界值为1.307,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80.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T-SPOT.TB检测为阳性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的辅助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男女性CAD患者在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测定痰样本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应用phab法检测14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化疗方案,随访这些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和临床疗效,与同期住院未行phab法检测的菌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地对比.均数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其中若出现值为0时采用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结果 14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phab法检测的阳性率为94.4%( 135/143),三类患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6,p>0.05).phab组患者痰送检至获得药敏检测结果的时间为(6.6±1.8)d,对照组为(29.4±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1).Ⅱ类肺结核患者中,phab组的2个月转阴率(63.2% vs.35.1%,x2 =3.989,p<0.05)和总治愈率较对照组高(100% vs.78.4%,p<0.05).Ⅰ类和Ⅲ类肺结核患者的phab组和对照组在转阴率和治愈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phab法检测痰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药敏结果对涂阳肺结核的方案制订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hage amplified biologically assay (phab) in susceptibility test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in sputum. methods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of mtb was detected by phab in 143 patients with sputum-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and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s we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usceptibility test.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s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of means.count numbers were compared with chisquare test.if there were count number of 0,fisher probabilities should be used.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phab was 94.4% (135/143) with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ree types of ptb (x2 =1.886,p > 0.05 ).the duration of testing for phab group was (6.6 ± 1.8) days,while for control was (29.4 ±8.7) days (t =29.01,p < 0.01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2-month negative-conversion rate (63.2% vs.35.1%,x2 =3.989,p < 0.05 ) and cure rate ( 100% vs.78.4%,p < 0.05 ) of phab group in type Ⅱ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phab and control groups in type Ⅰ and Ⅲ ptb patients.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phab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can be helpful for choosing effective chemotherapy regimen for ptb patients rapidly.  相似文献   
8.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结核病的防控至关重要。虽然简易快速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在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临床上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尚不理想。我们通过间接ELISA方法比较筛查多个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正常人和活动期结核病患者中的血清学应答水平,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HSP65(Rv0440)的特异性IgG水平在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浆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其检测的灵敏度达90%,特异性达90%,ROC曲线的AUC值达0.978,上述指标均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38kD(Rv0934)蛋白的IgG水平相当;同时结合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抗HSP65的IgG在空洞病变结核病患者中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无空洞患者;部分抗38kD IgG抗体阴性的结核病患者中抗HSP65IgG抗体水平呈现阳性,提示抗HSP65IgG可以成为目前商业化抗38kD IgG检测的补充,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抗HSP65IgG抗体有望成为诊断活动期结核病的候选补充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是指体外试验证实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至少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同时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中的任一注射类药物和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中的任一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27个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为了解中国XDR-TB的一些情况,我们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培养证实的耐多药结核病(MDR-rT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外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等3种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