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Kriging 法对我国黄淮流域疟疾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黄淮流域疟疾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河南及湖北省沿黄淮流域地区2005年有疟疾报告的156个市、县的当年发病率资料,利用Arcgis 9.0软件建立疟疾发病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在该软件的统计学扩展模块支持下,利用Kriging法对已建立的疟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空间插值分析,根据无偏最优的原则绘制疟疾发病概率的空间分布图,建立半变异函数,并对预测值的标准误差的分布制图。结果2005年黄淮地区疟疾发病分布呈空间自相关,自相关阈值98 928 m,其变异函数为球形模型,显示疟疾发病分布呈空间聚集性。交叉检验显示Krig-ing法生成的疟疾概率分布图是对黄淮地区疟疾空间分布的最优无偏估计,标准化均值为0.008 621。结论Kriging法能较好估计黄淮地区疟疾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地区的疟疾在空间分布上与距离有关,并呈现以安徽省中北部与河南交界及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两个明显的聚集中心,而且其空间分布并非与行政区划分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中华按蚊地区疟疾传播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因素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及疟疾发病情况,选择近年来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怀远县褚集镇、固镇县新马桥镇、墉桥区大店镇、蒙城县立仓镇和涡阳县龙山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疟疾症状及防蚊措施情况,蚊虫密度及叮人率等相关因素。结果调查15个行政村,5 987户,24 433人,有纱门、纱窗690户,蚊帐6 727顶,蚊帐拥有率27.53%;使用蚊帐10 260人,蚊帐使用率为41.99%;经常使用蚊香及杀虫剂灭蚊户分别占68.33%和27.98%。血检疟原虫阳性1 308人(均为间日疟),平均阳性率为9.17%。2005年监测点共发生疟疾1 277例,比2004年同期上升48.48%。通宵帐内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42只/顶.次,平均叮人率为0.22只/人.夜;半通宵帐内人饵诱蚊密度为3.78只/h,叮人率为5.66只/人。疟疾病人发病后及时接受抗疟治疗者仅占3.97%,隔日治疗者占11.53%。结论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的疟疾疫情回升受多种因素影响,疟疾病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防治与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5省2004-2005年疟疾疫情、检查结果和抗疟措施执行情况,分析当前疟疾流行态势。结果2004年5省共报告疟疾14536例,发病率0.37/万,比2003年下降11.94%,2005年5省共报告疟疾20325例,发病率0.52/万,比2004年上升39.83%;2004-2005年共报告输入疟疾523例,其中恶性疟39例,死亡3例。2年中发病回升的有95个县(市),高疟区有28个县(市)。结论嗜人按蚊疟区发病下降,中华按蚊疟区发病上升,高发疟区由南向北蔓延,输入疟疾增多。  相似文献   
4.
六安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辖6个县市、188个乡镇,人口652万。该地区为全省疟疾发病重点地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70年代初发病人数高达150万。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88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已降至1.2万。此后,虽然继续加大防治力度,但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区农村大批富余劳力到海南省打工,将海南抗氯奎株恶性疟带回内地。自1989年9月发现首例病人后,已连续10年对输入性恶性疟开展了综合防治和监测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30个市县消灭丝虫病考核结果分析贾尚春邹铮沈毓祖范厚菊陆厚祥陈建民(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遵照卫生部“九五”规划和省卫生厅规划要求,全省2004年消灭丝虫病。自此,有关市县开展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截止到1997年底,已有休宁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安徽省疟疾疫情连续大幅度回升,病人主要集中在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2003年1~7月发病人数为1953例,较2002同期上升269.25%,而2003年7月初该类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为探讨疫情与洪涝灾害的关系,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对策,于2003年7月对该类地区部分县(市、区)进行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7.
DDT滞留喷洒防制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控制恶性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3年6~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芦镇公社进行DDT室内滞留喷洒,对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叮人率下降99.5%,疟疾传播强度明显下降,以恶性疟为显著,其发病率等各项考核指标下降幅度均在85%以上。说明在以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疟疾防治,采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结合现症病人治疗,即能有效地控制恶性疟的发病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单纯抽查和分乡定量送海群生药盐到户防治丝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全国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1955年以来经历了试点防治、普查普治和基本消灭阶段。1955年全省抽查微丝蚴率为11.95%,到1986年底全省82个流行市县中仅14个市县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加快防治步伐早日实现全省达标的目标,1987年我们对丝虫病防治方案进行了改革,在44个市县实行单纯抽查,以乡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群生药盐送到户的防治措施,结果既加快了防治进程,又节约了防治经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于1994年全省通过卫生部抽查复核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洪涝灾害后疟疾流行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安徽省疟疾疫情连续大幅度回升,病人主要集中在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2003年1~7月发病人数为1953例,较2002同期上升269.25%,而2003年7月初该类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为探讨疫情与洪涝灾害的关系,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对策,于2003年7月对该类地区部分县(市、区)进行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83、1984年的6—7月,连续两次在舒城县庐镇乡进行DDT室内滞留喷洒,第一次喷洒后,嗜人按蚊组成比和叮人率分别下降98.4%和99.5%,恶性疟发病率下降92.1%。第二次喷洒后直至1996年10月底,嗜人按蚊和恶性疟均消失;1985年6月,在该县洪庙乡(对照区)进行室内一次喷洒,亦取得了与两次喷洒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