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出血的细胞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永忠  何泽生 《医学争鸣》1997,18(3):266-269
探讨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出血的机制。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在饥饿12-36h后的胃粘膜上皮细胞标记指数变化及其与胃粘膜出血的关系。结果:1;LC-PHT鼠平均LI氏于对照,出血灶局部2LI低于周围相对正常粘膜。2.随饥饿持续时间延长LI呈降低趋势,而出血率及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尤以严重程度增加为著。3.当出血为0-3级时与LI呈显著负相关;为3-4级时两者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  相似文献   
2.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的少见并发症,也是阻塞性黄疸的少见原因,并易导致误诊误治.我科199408/199803收治7例,复习文献并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408/199803手术治疗的Mirizzi综合征共7例,依术前影像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 (G1CEACDNa)的肠癌细胞LoVo株的死亡机制。方法 脂质体法转染G1CEACDNa至LoVo细胞。TRIzol试剂提取总RNA ,行RT -PCR间接验证CD基因的表达情况。用含 1mmol·L-15 -FC的 164 0培养基培养细胞 ,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和旁观者效应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和PI双重染色行凋亡相关检查。结果 RT -PCR产物电泳显示在 1 5kb处可见相应的显影条带。MTT比色实验示 1mmol·L-15 -FC作用下CD+ LoVo细胞 48h开始生长抑制 ,72h、96h、12 0h抑制率分别约为 3 0 %、5 0 %、80 %。电镜下可见凋亡的早、中、晚期细胞及凋亡小体 ,同时可见部分细胞呈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显示 48h开始有少量细胞出现凋亡 ,72h、96h细胞群凋亡和坏死的比例分别为 2 3 8%、3 5 1%和 2 0 4%、2 6 0 %。结论 转染G1CEACDNa的LoVo细胞给予 5 -FC治疗 ,其细胞死亡机制为坏死和凋亡并存 ,凋亡相关过程的诱导可能是该治疗过程中旁观者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病例报告男,62岁,农民.便血3d,1次/d.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结肠镜检查:回盲瓣粘膜充血、水肿,即进镜至回肠末端10cm处,可见十几条柱状粘膜桥,相互交织成网,与肠壁相连,形成网孔腔道改变,插...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和上消化道出血(UGB)存在着分流术与断流术两种不同学术观点,并常被喻为古代大禹治水的“疏堵”之争.有趣的是大禹治水“疏堵”之争的结论是以疏为主,疏堵结合.我们试以对立统一观来认识自发性门体间分流(SPSS)的意义及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胃泌素拮抗剂和CD28/CD80单克隆抗体共刺激活化的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s)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与体外培养外周血PBLs,并用CD28/CD80共刺激活化PBLs;用含活化的PBLs和(或)胃泌素拮抗剂CI-988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HT-29细胞.MTT法检测2者对HT-29细胞的杀伤率,并用电镜观察效应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超微结构及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胃泌素拮抗剂与活化PBLs合用,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率((95.81±1.99)%)大于单用胃泌素拮抗剂((66.36±1.31)%)(P<0.05).电镜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12 h肿瘤细胞就发生部分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可见凋亡.结论:联合应用活化的PBLs和胃泌素拮抗剂CI-988可以提高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 杀伤作用.活化的淋巴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2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小肠血管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本院1981年~2001年收治的6例小肠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7岁.其中5例有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黑便史,2例伴突发大出血,慢性出血5例均有贫血、乏力、头晕之症状,其中2例大出血急诊手术病人术前边抢救边行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术,找到出血部位急诊手术,1例大出血因病情危急,未经检查,剖腹探查,术中找到病灶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另4例慢性出血病人2例经锝99mTC体外标记红细胞后注入静脉内找到腹腔出血位置,另2例行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前瞻性随访20年的疗效。对其中部分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PVP动态测量,综合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2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近期无1例出血,再出血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手术死亡率为3.3%,术后3,5.10和15年生存率为93.6%,83.6%,64.5%和54.5%。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联合术后门静脉直径(DPV)和门静脉压(PVP)较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术后让静脉头向侧支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良好。结论:本联合术即切断了门奇静脉间反常血流侧支,又降低了PVP和缓解了门静脉高动力血流状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