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观察了病人睡眠前后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和脑血流图等变化,并对病人的某些内分泌改变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主要起源于右心室的流出道(RVOT).其心电图具有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枝传导阻滞型(LBBB型)伴有电轴右偏.胸前导联R波的移行多发生在V4或其后,对其进行射频消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射频消融RVOT的VT和PVC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一些呈不典型LBBB型的VT和PVC经传统的RVOT途径消融并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超声定量技术,对40例右室流出道早搏患者测量正常心律,室早及室早后第二个窦性心律的LVEDV、LVESV、LVEDA、LVESA、S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推断室早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早搏时的EF及SV与其前后心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尽管其有完全代偿问期,但其增加幅度均不足以弥补其在早搏期的损失。结论右室流出道早搏可显著影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34例无房室结双径路(DAVNP)跳跃现象,但心动过速的表现酷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采用消融房室结慢径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RFCA),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性,89岁。一度房室阻滞12年。近3年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阻滞伴间歇性右束支阻滞。P1R1间期0.36s、R1P2间期0.46s、P2R2间期0.50s、P3被阻滞,呈反复出现的3:2传导。每次文氏周期R1P2间期基本为0.46s,而R4、R8呈右束支阻滞型。可能房室交界区存在空隙现象。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多样,对于不同机制的房颤按照某种统一的术式进行消融显然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报道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RFCA)体会。方法43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39.2±15.1(13~67)岁。经血液生化、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8例,室性早搏(PVC)35例。38例采用传统的起搏与激动标测。5例VT是在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消融治疗的。结果①间隔部起源40例,游离壁起源3例。42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7.7%,9例复发,再次标测消融后成功。②RVOT起源的VT和PVC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右偏。RVOT的起源点不同,其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Ⅰ、Ⅱ、Ⅲ和aVF导联呈RR′型,V1~V3具有深S波是游离壁起源的特征。③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其心电图虽具有RVOT起源的特征,但Ⅱ、Ⅲ和aVF导联R波振幅异常增高。结论RVOT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典型的心电图和电生理特征,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定位快速准确,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将异常报警事件分为两类:疾病相关事件和系统相关事件;前者主要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植入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结果:628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一直没有信息传输(2.1%),其余615例患者有137例患者没有异常事件的报警(22.3%),其余478例(77.7%)均可见异常报警事件;HM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房颤事件中共141例记录到至少一次房颤发作,且6个月随访期间,房颤平均负荷逐渐而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对于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HM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相关事件及起搏系统相关异常,特别是对房颤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并可能给病人带来临床长远益处。  相似文献   
9.
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状态随访在临床工作中存在重要作用,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患者,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其的随访更需重视.现将1例具有远程家庭监测功能的CRT-D患者远程监测发现左心室电极导线绝缘层破损的病例介绍给大家.该患者早期家庭监测发现偶有低阻抗报警而后逐渐频繁报警引起临床医生警惕,从这一点着手抽丝剥茧,最终诊断为左心室电极导线绝缘层破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电极高密度标测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定位在右室流出道(RVOT)来源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来本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RVOT来源PVC/VT患者。按照标测方式分为多电极高密度标测(HDM)组,和逐点标测(PBP)组。每例患者均使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对临床PVC或VT进行标测。HDM组使用20极多电极标测导管Livewire DuoDeca进行高密度激动顺序标测,PBP组使用4极消融导管进行逐点激动顺序标测。两组均在寻找到起源点后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即刻成功率和术中参数。结果共入选266例,HDM组161例,PBP组105例。两组手术成功率无差异[97.7%(260/266)vs 98.8%(159/161),P=0.168]。总体手术时间、标测时间HDM组显著低于PBP组[(29.2±4.4)min vs(61.6±17.8)min,(6.3±2.2)min vs(20.3±5.4)min,P0.000 1]。采集激动标测点数目HDM组显著多于PBP组[(465±113)个vs(46±18)个,P0.000 1]。X线曝光时间HDM组显著低于PBP组[(6.6±1.9)min vs(11.7±4.2)min,P=0.000 3]。X线曝光剂量HDM组显著低于PBP组[(6.4±2.4)mGy vs(8.7±1.6)mGy,P=0.004]。靶点电位领先体表QRS起始时程两组无差异。结论使用多电极高密度激动顺序标测指导RVOT起源的PVC/VT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且手术即刻成功率不劣于常规逐点标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