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aSO起搏标测软件(CARTO3,美国强生公司)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PVC)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RVOT PVC患者共21例,入选患者同时行激动标测和PaSO起搏标测。将激动标测最早点定义为A点,PaSO起搏标测相似度软件评分最优点定义为B点,消融有效点定义为C点。比较两种标测方法指导RVOT PVC射频消融治疗的准确度。结果患者术中激动标测取点数为(11.0±5.0)个,激动顺序标测显示最早激动部位电位提前体表QRS时限15~36 ms(27.3±5.6)ms。PaSO起搏标测取点数为(10.0±5.0)个,起搏标测最优点与自发PVC QRS相似度为94.3%~99.2%[(97.4±1.5)%]。激动标测和PaSO起搏标测在判断PVC内膜靶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间距(5.9±3.1)mm比BC间距(5.1±2.7)mm,P=0.320]。激动标测最早点与PaSO起搏标测最优点之间的中位距离为7.7(2.6,16.7)mm。结论 PaSO自动匹配起搏标测软件指导RVOT PVC射频消融靶点的准确度不劣于激动标测。基于自动匹配运算的PaSO起搏标测软件不受术中PVC负荷的限制,可以客观、准确、快速地定位PVC起源点,从而实现PVC精准消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单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右心室流出道(ROVT)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可行性。方法 28例药物未能控制的ROVT PVCs患者行单导管消融术,消融导管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下进行解剖标测重建RVOT模型,经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明确消融靶点。结果 RVOT建模时间及所需X线曝光时间为(6.6±2.2)min、(0.5±0.4)min。即刻消融成功率100%,异位起搏点起源自间隔部17例(60.7%)、前壁3例、后壁3例、游离壁5例。消融靶点较体表QRS波群起点提前(34.2±5.1)ms。手术总时间、总X线曝光时间、标测时间、消融时间分别为(56.2±13.9)min、(1.1±0.7)min、(15.5±8.2)min、(5.5±2.9)min,其中6例零X线曝光。术中、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观察(19.7±8.6)d,复发1例。结论 RVOT PVCs多起源于间隔部,经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的单导管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20极标测电极(DD电极)指导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间11例左室乳头肌起源的频发室早患者,按照标测方法分为DD标测组(6例)和传统4极消融导管逐点(PBP)标测组(5例),确定理想的室早起源靶点后进行放电消融。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以及术中参数,观察两种标测方法随访期的消融成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左室乳头肌频发室早患者,年龄41±18岁,男性5例(45.5%),平均24h室早负荷18.6%±8.2%。与PBP标测组相比,DD标测组总手术时间(95.8±7.4 vs. 141.2±12.3min)、消融时间(6.1±3.0 vs. 15.8±4.7min)、射线曝光时间(14.2±1.5 vs. 24.4±5.4min)明显缩短,消融点数(6.8±1.9 vs. 14.8±3.6个)明显减少,室早时靶点局部V波领先体表室早QRS间期(37.8±7.2 vs. 25.4±2.8ms)明显提前。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DD标测组未发生标测及消融相关并发症,而PBP标测组术中出现1例心包积液。随访15.1±1.3月,DD标测组所有患者经射频消融后均无室早再发,成功率为100%,而PBP标测组3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60%。结论:DD电极可易化左室乳头肌室早射频消融,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X线曝光,随访期消融成功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VOT采集信号,计算机将采集到的 3 360个点的实时心内膜电图通过逆运算法处理后显示分析RVOT三维立体图上彩色等电势图,确定心动过速时心内膜最早激动点。在脱离X线时,由导航和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导管位置变化,并实施靶点消融。9例能诱发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VT, 3例仅能诱发RVOT早搏。与以往传统方法消融的 19例结果相比较,心内膜最早激动时间 (EEAT)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的起点提前(29. 4±12. 3msvs18. 7±8. 1ms,P<0. 01),放电部位减少 ( 5. 7±3. 4vs8. 2±3. 1,P<0. 05 )个,手术时间延长(246. 9±53. 0minvs190. 2±74. 6min,P<0. 05);X线曝光时间(44. 3±17. 5minvs57. 5±20. 1min)、即刻成功率(100% vs84. 2% )、6个月随访成功率(100% vs73. 7% ),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5。结论:NMS指导消融RV OT VT安全可靠,靶点定位准确,且在提高远期成功率方面有优于传统标测方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Ensite Navx三维标测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射频消融治疗AVNRT患者213例,将其分为三维标测组(101例)和常规治疗组(112例),三维标测组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必要时联合短暂X线透视进行射频消融;常规治疗组在传统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指标:①放置标测导管过程中X线曝光时限和射线剂量;②操作消融导管进行建模消融过程中X线曝光时限和射线剂量;③手术时间;④即刻成功率与总体成功率;⑤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气胸、心脏压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①放置标测导管过程中两组的X线曝光时间、曝光剂量分别为:三维标测组(2.3±1.3)min、(1.7±1.1)mGy,常规治疗组(2.4±1.1)min、(1.6±1.0)mGy,二者无统计学差异;②操作消融导管消融过程中,三维标测组X线曝光时间、曝光剂量为:(2.6±1.8)min、(3.5±1.8)mGy,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8.9±2.0)min、(11.8±2.6)mGy(均P<0.01);③手术时间:三维标测组、常规治疗组分别为(48±16)min,(47±13)min,无显著差异;④术中两组患者均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三维标测组无复发病例,常规治疗组有1例复发,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再次消融成功,两组总体成功率无显著差异;⑤并发症:射频术中两组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应用Ensite Navx三维标测引导射频消融能够治疗AVNRT安全有效,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曝光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与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经主动脉途径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患者11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必要时结合短暂X透视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在传统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指标:(1)放置标测导管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T1)和曝光剂量(CD1);(2)操作消融导管进行标测消融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T2)和曝光剂量(CD2);(3)手术时间;(4)即刻成功率与总体成功率;(5)并发症。结果观察组57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两组消融即刻成功率100%,随访6个月,对照组1例复发;两组间T1和CD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和CD2均显著减少,分别为[(7.5±2.3)min vs(12.1±2.6)min,(8.6±2.5)mGy vs(16.4±3.1)mGy;P<0.001]。结论与X线引导下相比,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经主动脉逆行射频消融左侧旁道安全、有效,可缩短X线照射时间,减少X线曝光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左侧股静脉入路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130例,分别经双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各一次,比较经双侧穿刺针的塑形弯度,穿刺房间隔所需时间。按入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经右侧股静脉送消融导管至左房,经左侧股静脉入路送肺静脉标测电极至左房(A组,n=67);经右侧股静脉送肺静脉标测电极至左房,经左侧股静脉送消融导管至左房(B组,n=63)行房颤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X线总曝光时间,消融时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无差别。经双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时穿刺针的塑形弯度相同,成功穿刺房间隔所需时间无差别[(51.85±15.14)s vs(55.71±10.66)s,P=0.097]。两组患者X线总曝光时间[(3.27±1.13)min vs(3.58±0.92)min,P=0.082],消融时间[(57.90±12.23)min vs(54.81±9.18)min,P=0.108]无差别,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积液、股动静脉瘘和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经左侧股静脉行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1.0∶1.2,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 4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24例,游离壁16例.射频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2.5%,随访(17.7±3.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6.2%),总成功率为77.5%.结论 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RVOT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单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右心室流出道(ROVT)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可行性。方法28例药物未能控制的ROVT PVCs患者行单导管消融术,消融导管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下进行解剖标测重建RVOT模型,经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明确消融靶点。结果 RVOT建模时间及所需X线曝光时间为(6.6±2.2) min、(0.5±0.4)min。即刻消融成功率100%,异位起搏点起源自间隔部17例(60.7%)、前壁3例、后壁3例、游离壁5例。消融靶点较体表QRS波群起点提前(34.2±5.1)ms。手术总时间、总X线曝光时间、标测时间、消融时间分别为(56.2±13.9)min、(1.1±0.7)min、(15.5±8.2)min、(5.5±2.9)min,其中6例零X线曝光。术中、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观察(19.7±8.6)d,复发1例。结论 RVOT PVCs多起源于间隔部,经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的单导管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维标测系统治疗右侧房室旁道导管消融的效果。方法选择右侧房室旁道病人共3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三维组使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消融,二维组使用X线指导消融,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时间、X线曝光量、即刻手术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三维组与二维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52.50min±22.72min vs 84.38min±40.22min,P0.05),放射时间明显缩短(3.2min±0.6min vs 18.2min±6.8min,P0.05),X线曝光量明显减少(35.45mGy±13.15mGy vs 91.30mGy±40.50mGy,P0.05)。三维组和二维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3%vs 80.00%,P0.05),但二维组治疗失败病人中2例改用Carto3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结论在Carto3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有效,弥补了传统X线指导下消融的不足,可作为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 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 vs(42.4±14.4)min]、X线曝光时间[(17.6±2.9)min 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 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接触标测与传统导管方法对伴有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且伴晕厥的住院患者共29例,应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进行消融组10例,采用传统标测方法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对照组19例。结果两组手术消融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但非接触标测组消融的部位减少[(3.3±2.1)个比(5.6±3.1)个,P0.05],手术时间[(73.4±34.6)min比(129.6±56.9)min,P0.05]、X线曝光时间[(13.2±7.8)min比(24.4±19.7)min,P0.05]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随访的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消融伴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比常规消融更可靠、省时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零射线环境下应用倒U法联合普通弯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P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的36例PVC患者,术前行体表心电图监测。术中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和压力监测导管,在零射线下采用普通弯法激动标测RVOT,再采用倒U法激动标测肺动脉瓣上,并于最早激动点处行射频消融。结果 36例PVC患者于RVOT零射线消融成功,其中31例首先通过倒U法于肺动脉瓣上行射频消融(30例消融成功;1例消融无效,最终通过普通弯法于RVOT前间隔消融成功),其余5例首先通过普通弯法于RVOT消融(3例消融成功;2例无效,最终通过倒U法于肺动脉瓣上消融成功)。术后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且无再次PVC发作。结论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和压力监测导管,在零射线下应用倒U法联合普通弯法行射频消融治疗RVOT PV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分别对比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共纳入100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NaviStar,n=50)和研究组(SmartTouch,n=50),两组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光曝光时间,观察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较短[(25.4±5.3)min vs(38.7±7.5)min]、肺静脉隔离时间较短[(59±13)min vs(72±16)min],术后3个月(47/50vs 44/50)、术后半年(46/50vs37/50)、术后1年(46/50vs 32/50)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导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左室特发性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ILF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2000年6月至2019年4月射频导管消融治疗30例儿童ILFVT,年龄1~14岁,男性12例,女性18例。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ILFVT诊断后经X线二维或CARTO三维系统引导标测消融,消融靶点为心动过速时左室间隔部标测最早激动处或窦性心律时左室间隔部最早Purkinje电位或舒张期电位处。结果 29例诊断为左后分支ILFVT,1例诊断为左前分支ILFVT。经X线引导ILFVT标测消融13例,应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标测消融17例。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消融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X线二维指导下消融,分别为[(30±10)min vs (50±20)min,P<0.05;(5±2)min vs (15±5)min,P<0.05]。30例患者ILFVT均消融成功。随访2年,2例应用X线指引消融ILFVT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Array球囊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PVC)患者的二次手术特点,并指导对RVOT PVC消融策略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使用Array球囊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 PVC患者的手术资料,对复发的患者行二次手术,并分析其手术靶点的特点。结果共68例RVOT PVC患者使用Array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有10例复发,此10例(100%)患者第二次手术消融靶点于肺动脉瓣上,双极靶点电图提前体表QRS波(32.0±2.0) ms;双极靶点记录到反转电位8例(80%)。第一次手术时靶点电图提前(30.3±2.0) ms;而无反转电位的病例。结论 Array球囊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RVOT PVC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与肺动脉瓣起源有关,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可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 RVOT室性早搏患者,自发或药物及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性早搏频繁发作后,在 CARTO指导下重建右室流出道,构建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 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 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电解剖重建,室性早搏的解剖部位主要位于RVOT间隔面,少数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和游离壁,消融放电(2.4±1.2)次,累计放电时间(120±23)s,手术时间(1.62±0.35)h,X线曝光时间(8.8±2.6)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3个月~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消融频发 RVOT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同时消融手术时间短,曝光时间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的效率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经食管调搏提示逆行P’波呈偏心性传导的拟诊AVRT患者9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使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n=51),常规组使用常规X线曝光(n=40),两组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手术成功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76.7±21.3)min对(93.2±28.5)min]、X线曝光时间显著缩短[(10.2±6.7)min对(17.3±8.3)min]、放电次数显著减少[(7±3)次对(15±8)次]、放电时间显著缩短[(6.7±2.3)min对(14.2±6.7)min],P0.01。两组手术即时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AVRT可明显缩短X线曝光时间与手术时间,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低频率X线曝光下应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管调搏筛选出103例AVNRT。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常规组42例。研究组低频率X线曝光下应用NavX指导消融,常规组X线透视消融。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中2例经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分别更正为房性心动过速和间隔旁道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剔除出组,其余研究组及常规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减少[(46.5±11.7)min vs(63.4±14.5)min,P0.01],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192±103)s vs(413±112)s,P0.01],放电次数显著减少[(3±1)次vs(7±2)次,P0.01],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84±69)s vs(378±77)s,P0.01]。术中常规组发生1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低频率X线曝光下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AVNRT安全,在缩短X线曝光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