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膝卧位和艾灸至阴穴纠正臀先露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门诊查为臀先露者随机分为 2组 ,以 2种不同方法纠正胎方位 ,对其疗效及对胎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胸膝卧位与艾灸至阴穴纠正臀先露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胸膝卧位组脐带缠绕、胎死宫内的情况明显高于艾灸至阴穴组(P <0 .0 5 )。结论 艾灸至阴穴法优于胸膝卧位法。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朋立超  蒋克泉  杨美蓉 《中国针灸》2005,25(12):873-87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等穴位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气管插管病人60例随机分成电针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内关、合谷、曲池、神门)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琥珀酰胆碱等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光导喉镜明视下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插管期不同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期电针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相对平稳,对照组则表现为显著下降(P<0.01).气管插管过程中,电针组各项指标较麻醉诱导前有一定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呈现显著上升(P<0.01).插管后5分钟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等穴位可以稳定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半定量检测L5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NMDAR1)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GABABRz)表达的变化,探讨NMDAR1与GABABR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结扎L5神经根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N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yon Frey纤毛测定两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并在阈值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采用Western印记法半定量检测NMDAR,与GABABR2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NL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并在术后8 d降至最低点.术后8 d,假手术组术侧与健侧脊髓NMDAR1和GABABR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L组术侧NMDAR1的表达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而GABABRz的表达则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 SNL 诱导大鼠机械痛敏行为的发生,SNL大鼠脊髓中NMDAR1与GABABR: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斯的明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病人 48例 ,随机分成维库溴胺组 1 6例 ,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 3 2例 ,后者又按在维库溴胺使用后不同时间内使用新斯的明分为Ⅰ、Ⅱ两组 ,1 0min内为Ⅰ (n=1 6例 ) ,在 1 1~3 0min内为Ⅱ (n =1 6例 )。麻醉开始后全部病人单次给予维库溴胺1 .5mg·kg-1,当手术结束时维库溴胺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8ml,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注入新斯的明0 .0 5mg·kg-1+阿托品 0 .0 2mg·kg-1+生理盐水至8ml。观察、记录各组病人从注入维库溴胺至肌张力恢复到四个成串刺激 (TOF) 0 .2 5、0 .70的时间。结果 :各组病人肌张力恢复至TOF 0 .2 5、0 .70时间为维库溴胺组 (4 5 .5 8± 8.88)min、(67.5 9±5 .60 )min。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Ⅰ (2 3 .45±2 .82 )min、(3 1 .86± 3 .3 6)min。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Ⅱ (2 8.70± 4.1 3 )min、(3 8.86± 2 .1 0 )min。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维库溴胺组(P <0 .0 1 ) ,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Ⅰ恢复时间又明显短于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Ⅱ (P <0 .0 1 )。手术后进行连续监测未发现再次阻滞现象。结论 :新斯的明可以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肌松效应 ,同时也提示拮抗时间愈早 ,肌张力  相似文献   
5.
陈凯红  杨美蓉  周颜  蒲云川 《肝脏》2011,16(5):434-434
患者,女性,15岁,学生,汉族。以发热2d,呕吐、腹痛4d,鼻衄半小时主诉人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上中腹隐痛,同时有恶心、非喷射性呕吐10余次,吐物为胃内容,遂出现畏寒发热,自测体温达39.5℃,病后当天到当地医院就诊,予静脉补液和头孢曲松、地塞米松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线偏光近红外线(SUPER LIZER,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疼痛且口服抗生素无效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超激光组,只经会阴部照射超激光)和B组(超激光加服药组除与A组一样照射超激光外还口服抗生素).用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前列腺部位,体位为截石位,C探头,照射及间歇比为7:1,每次20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检查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SP)镜检白细胞,记录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结果:A组治疗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结果显示76%减少,12%无改变,12%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1%、82%、81%.B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比较结果为白细胞91%减少,3%无改变,3%增加;B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标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3%、97%、98%.A组与B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包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VAS评分疗效比较及症状改善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克雅病一例     
患者男,73岁,青海工作,因进行性智能减退1个月入院.患者2006年10月底出现走路不稳,随即记忆力急剧下降,近事及远事记忆力均受累,有摸空感,情绪变化大,反复无常,甚至出现无意识,刻板重复动作.外院住院期间,患者逐渐不能言语,双手抖动,大小便失禁.后转入无锡市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人院体格检查:神志欠清,反应迟钝.言语不连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率92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哕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WBC计数9.92×109/L,中性粒细胞0.842,淋巴细胞0.12.脑脊液检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两肺CT:双肺坠积性炎性反应.脑血管造影:双侧额叶多发性点状缺血灶.脑萎缩.入院诊断:克雅病(CJD),两肺肺炎.住院后对症支持治疗,予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纠正电解质.住院期间出现肝功能损伤、尿路感染,予保肝抗感染对症治疗.因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前心理学疏导对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ASAI~II级,年龄10~75岁,体重25~85kg,所有病例既往无心、肺疾患,无精神病及药物依赖史;A组10-20岁100例B组21-60岁100例C组61-75岁100例,每组随机分为心理学疏导组(P组)和对照组(W组),每组50例。对P组病人施行个体化心理疏导,C组病人仅做常规麻醉前访视。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0.1-0.2mg、丙泊酚40-120mg分2次、司可林或万可松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间断应用芬太尼0.1-0.2mg及非去极化肌松药,吸入异氟醚麻醉维持。手术中保持循环平稳,术毕前15min停吸入异氟醚,可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术毕停丙泊酚。记录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程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本文苏醒期观察时间为:术毕至拔管后10min。结果不同年龄段P、W两组间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O2均无显著差异。拔管前不配合发生率:AP组26%(13/50);AW组,96%(48/50),BP组6%(3/50);BW组86%(43/50);CP组20%(10/50);CW组56%(28/50);ABC三组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W组有8例病人须静注丙泊酚控制躁动。结论麻醉前心理疏导能显著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水痘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检测。结果:60例水痘患者与对照组比,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而CD3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痘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的研究显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是一个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免疫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CH)患者发病时和经甘草酸二铵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的不同时期进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的代表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及IL-10的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以了解CH患者在不同病程中机体细胞免疫的状况、测定指标的临床意义及甘草酸二铵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