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TT法检测抗癌药物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和新鲜肿瘤样本的敏感性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预测方法,可以实际应用于人肿瘤临床药物敏感性预测。  相似文献   
2.
219例肺癌就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就诊的原因及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2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共55例,腺癌109例,小细胞肺癌21例,不能分型34例。结果:肺癌患者就诊原因多种多样,分为四类:体检发现,单纯咳嗽,胸部其他症状,胸外症状,其中体检发现为54例(24.7%),单纯咳嗽为67例(30.65),肺癌不同分期患者的就诊原因有显著性差异(P<0.01),鳞癌中分期不同就诊原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腺癌中分期不同就诊原因有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分期不同就诊原因明显不同,早期肺癌中大部分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出咳嗽,提示了肺癌筛查在发现早期肺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其直接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而肺癌则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认为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中心、区域性的癌变过程,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癌的浸润和转移等多个步骤。而单个细胞癌变则主要有以下两阶段:①在初次发生致癌物暴露后,细胞内出现基因与分子异常并不断积累;②最终出现细胞的生长增殖失控,发生转移。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不时见到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癌同时或者先后发生在同一患者。  相似文献   
4.
肺癌致副肿瘤边缘叶脑炎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致副肿瘤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肺癌致副肿瘤边缘叶脑炎3例病例。[结果]肺癌致副肿瘤边缘叶脑炎临床表现最多见为近记忆力下降以及癫痫发作。神经影像学病变主要累及单侧或双侧颞叶以及海马。脑脊液检查主要表现为蛋白增高,淋巴细胞增多。2例行抗肿瘤治疗患者疾病缓解。[结论]副肿瘤边缘叶脑炎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特异,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期诊断,早期针对肿瘤本身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肺癌中P53基因突变分析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肺癌的早期诊断问题。实验采用p53基因中第6,7,8外显子各设计一对引物,对34例肺癌手术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CR),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发现30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88.2%,其中鳞癌10/12例,腺癌8/10例,小细胞癌3/3例,大细胞癌1/1例,肺泡细胞癌5/5例,腺鳞癌3/3例。在突变的1例鳞癌中同时伴有杂合性缺失。统计学分析表明,p53突变与组织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吸烟史无密切相关。提示p53突变在肺癌发生过程中起某种作用,可能主要影响肺癌发生的早期。本实验还运用多重引物PCR方法对34例肺癌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发现4例阳性,且皆为鳞癌;而其中3例检测出p53突变。  相似文献   
6.
该文总结了重组白细胞介素11预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和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0例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2000年20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诊治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中3例(15%)有石棉接触史。17例有胸腔积液,20例均青胸膜增厚及结节影,其中4例有双侧受累,7例于诊断时已发生了纵闲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胸壁、骨或肾等部位的转移。确诊方法:6例经胸膜活检,3例行开胸,4例为经皮肿块穿刺,5例经胸腔镜,2例经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分期:Ia期4例,Ⅱ期6例,Ⅲ期2例,Ⅳ期8例。治疗及预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I期患者生存期较Ⅱ期、Ⅳ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X线、胸腔积液细胞学、胸腔镜等多种方法获得早期诊断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间皮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9.
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盐酸吉西他滨(健择)治疗胰腺癌的现状,其临床改善率及1年存活率优于5-Fu组,且能显著改善5-Fu不能改善的晚期或转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不良反应小,Ⅲ、Ⅳ度毒性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10.
间皮瘤与间皮细胞增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