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贲门癌误诊为贲门失驰症一例报告戈烽李秉潞李单青张志庸李泽坚患者,女,75岁。因“间歇性”吞咽困难8个月门诊入院。入院前的钡餐检查显示食管下段鸟嘴样改变,诊为“贲门失弛症”。此后在2个月内连续做4次胃镜检查(包括两次食管下段气囊扩张术),均通过贲门困难...  相似文献   
2.
胸腺癌是临床上少见的纵隔侵袭性上皮细胞肿瘤。我科1961年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癌4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腺类癌外科治疗的长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临床表现,分类与预后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2006年1月18例胸腺类癌的外科治疗和随诊结果。开胸探查活检2例,姑息性切除2例,完整切除14例,包括2例上腔静脉系统切除移植人工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胸腺类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例行开胸探查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亡;2例姑息性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暂时缓解;完整切除患者除1例合并柯兴综合征术后2周死于败血症,其余13例术后完全恢复,随诊5个月至15年良好。全组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6%、60.5%和40.3%。经Cox单因素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转移(P=0.047)、病理类型(P=0.000)、手术方式(P=0.000)和术后综合治疗(P=0.018)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胸腺类癌不同于胸腺瘤、胸腺癌,临床诊断困难;病理学分典型和不典型胸腺类癌,两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明显不同。不典型类癌恶性程度高,切除后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侵的组织和器官,可以明显提高长期生存率。术后放疗、化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穿孔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提高对食管穿孔和破裂的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处理的45例食管穿孔或破裂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经胸部平片、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确诊。15例为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为医源性穿孔,5例为创伤性穿孔,10例为食管癌并食管支气管瘘,9例为食管憩室并食管支气管瘘。治疗予以食管修补9例;胸腔引流、空肠造瘘9例(其中1例为食管修补失败后改行此手术);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2例(其中3例为食管修补失败);胃造瘘术4例;置入食管支架4例;食管支气管瘘切除修补3例;食管瘘口修补并肺叶切除2例;食管胃弓上短路1例,颈部引流2例;放弃治疗3例。治愈25例,好转11例,死亡6例。结论 详细了解病史和进行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尽早手术闭合瘘口和治疗食管原发病变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食管、贲门癌手术应用各型器械吻合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27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应用国产GF Ⅰ型、国产WGW B型与国外一次性吻合器手术治疗的结果。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3例,吻 合口狭窄7例,胸胃纵隔疝1例,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应用经验体会,正确的器械吻合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 了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国产WGW B型吻合器更适于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以肺磨玻璃病灶为表现的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类疾病发生发展与经典肺癌有所不同, 其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受到胸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密切关注。本文记录了北京胸外科青年医师基于一例双肺多灶磨玻璃病变诊疗策略开展的讨论过程, 集中反映了本病诊治的关键点和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7.
1838年 Muller 将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 AF)命名为desmoid tumor,即硬纤维瘤,又称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等。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AF定义为发生于深部肌腱膜组织的克隆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肿瘤,以产生丰富胶原纤维为特征,累及骨骼肌腱膜和筋膜,具有进行性侵犯周围肌肉软组织生长,局部复发倾向,无转移能力的特点[1]。扩大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特性导致手术不易达到切缘阴性,累及重要脏器时常难以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放疗等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现将国内外对该病诊治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对53例肺隔离症病例的分析,以期达到临床医生对这一临床少见病的进一步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8年至2009年收治的5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其远期疗效。结果 53例患者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2.7岁;病程1周到40年,平均68个月。40例术前诊断为肺隔离症,7例诊断为肺囊肿,3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1例诊断为肺大疱,1例诊断为胸腔积液待查,1例诊断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50例采用开胸探查,3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符合肺隔离症。53例患者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年,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增强CT+三维重建是肺隔离症诊断的最佳辅助手段,因其可引起感染、咳血,甚至发生癌变,一经诊断,推荐手术治疗,开胸手术或胸腔镜微创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癌转移方面的判定价值。方法:将术前作全身PET检查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除后得到的病理结果,与术前PET检查结果相对照,从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方面得出结论。结果:PET对术前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评估中,其敏感性约为85.7%,特异性约为93.7%,准确率约为91.9%;PET对术前NSCLC患者肺门淋巴结癌转移的评估中,其敏感性约为54.2%,特异性约为89.5%,准确率约为75.8%。结论:就无创性检查而言,在NSCLC患者术前的“N”分期中,PET检查是目前最好的辅助手段,对帮助临床医师术前评估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策略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