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促进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提高医院的诊断、治疗水平 ,各医院在不断更新医疗设备的同时 ,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和设备 ,这无疑给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要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使管理朝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迈进。1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人的素质是管理的核心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尤其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总体上看 ,目前各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都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在慢性心衰(CHF)大鼠模型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黄连素在慢性心衰炎性反应干预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每周腹腔注射阿霉素2.8mg/kg共10周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将其随机分为黄连素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黄连素组给予黄连素每天21mg/kg灌胃4周,另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酶联吸附免疫反应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BNP、TNFα、IL-1及IL-6的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血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心肌TLR4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 黄连素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及iNOS mRNA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黄连素组及安慰剂组TLR4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黄连素组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 信号传导抑制慢性心衰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施秋桃  黄金姣  曾志羽 《广西医学》2010,32(9):1139-1140
处理好护患关系是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护理专业的学生(简称护生)的沟通能力与同龄女性相比总体还处于较低状态。虽然目前开设的《基础护理学》教材中有涉及沟通方面的知识,但其所占学时数少,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远不能满足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普罗布考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血管重塑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普罗布考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联合组,高脂喂养两周后行髂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从术前3d开始对照组予单纯高脂喂养,治疗组分别以普罗布考(1.0g/只·d^-1)、复方丹参滴丸(300mg/只·d^-1)及两药联合灌喂至术后4周,取病变血管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增殖内膜面积明显减小(P〈0.05),普罗布考组内弹力膜包绕面积增大(P〈0.05);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组内弹力膜包绕面积明显增大(P〈0.05),但增殖内膜面积无改变(P〉0.05);各治疗组VEGF、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普罗布考均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普罗布考兼有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两药联合使用可取得改善血管重塑的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VEGF在血管内、中膜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和干预组(S组)。H组及S组一次注射MCT60mg/b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4周后,S组大鼠灌喂西地那非25mg/kg·d^-12周。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PA)、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管壁增厚指标和血浆中cGMP浓度。结果:S组mPAP明显低于H组(P〈0.01),3组循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右心室游离壁(RV)与左心室+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和肺小动脉平均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S组均明显低于H组(P〈0.01),而血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高于H组(P〈0.01)。S组肺小动脉管壁及管腔狭窄较H组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显微结构比H组好转。S组cGMP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1)。结论:西地那非扩张肺血管和逆转肺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重构,但西地那非不影响体循环动脉压,可能与血浆中cGMP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 对 31 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 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 mV);V3~V5导联R 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1例全心尖肥厚型可见病理性Q波.合并心房纤颤2例(6.5%).结论 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AHCM的可能,ECG异常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离体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水平的变化。方法:15只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trol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灌流+快速心房起搏组(ISO+RAP组)。经胸骨正中切开术,快速取出心脏,建立心脏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各组分别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x43和磷酸化Cx43的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检测Cx43在心肌组织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比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的AERP无明显变化,且仅出现电紊乱,ISO+RAP组的AERP明显缩短(P0.05),并可成功诱发房颤。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和ISO+RAP组的TH表达量、细胞凋亡指数和线粒体ROS生成量均逐渐增多(P0.05),Cx43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逐渐减少(P0.05)。免疫荧光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RAP组的Cx43荧光强度降低,且呈明显侧链化,ISO+RAP组则呈点状散在分布。结论:交感神经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效应,引起Cx43的重构与下调,从而介导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非洛地平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野百合碱 (MCT)制作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探讨非洛地平对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H组 ) ,非洛地平治疗肺动脉高压组 (F组 ) ,对照组 (C组 ) ,每组 1 0只。予MCT(60mg/kg)复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 ,分别给F组及C组大鼠非洛地平 (5mg·kg- 1 ·d- 1 )和生理盐水 (0 .5ml·kg- 1 ·d- 1 )腹腔注射 4周 ,然后测定右室收缩压 (RVSP)和静脉血浆及心、肺组织匀浆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 (ir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 ,观察电镜下心肌组织的改变。结果 H、F、C组大鼠RVSP分别为 (44.6± 4 .4)mmHg、(30 .3± 2 .1 )mmHg、(1 8.7± 2 .2 )mmHg ,三组间比较 (P分别 <0 .0 5、<0 .0 1 ) ;H、F组大鼠心、肺组织匀浆中CGRP分别为 (84± 1 9)pg/ml、(2 2± 4)pg/ml、(2 0 .9± 1 .6)pg/ml,(1 4 9± 2 1 )pg/ml、(2 9± 3)pg/ml、(2 7.5± 2 .9)pg/ml,两组间比较 (P <0 .0 5)。非洛地平能显著抑制MCT大鼠模型引起的肺小动脉中膜肥厚 ,减少心肌组织的破坏 ,抑制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血浆及CGRP的减少。结论 长期使用非洛地平能有效防治MCT所致肺动脉高压 ,其作用可能与其Ca2 + 拮抗作用及CGRP降解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子病历的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它的应用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医疗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自2011年医院推行电子病历系统以来,存在门诊信息非标准化、流程设置缺陷、纸质病历与电子病历内容不一致、电子病历未达质控要求、管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符合卫生部标准、培训不足等。要完善系统流程设置,优化信息整合,咖强培训以逐步推动电子病历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