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针法回肠造口方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技术优势。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连续80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的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一针法回肠造口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造口组(对照组),对比两组造口手术操作时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等相关造口并发症指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2.1±0.9)min vs.(15.2±4.6)min](t=-17.510,P<0.05),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回缩等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粪水性皮炎患者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造口回缩患者0例,对照组8例)(χ2=15.313,42.717,8.889;P均<0.05),在造口旁疝、造口脱垂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旁疝患者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造口脱垂患者2例,对照组3例)(χ2=2.222,0.213;P均>0.05)。 结论一针法回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较传统方法更具操作优势,而且可减少相关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前认为进展期胃癌分检35枚淋巴结更贴合患者准确病理分期,但常规分检淋巴结方法很难实现.本研究探讨纳米碳显影法在胃癌D2根治术中淋巴结分检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0-01-2016-09-30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0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应用纳米碳显影分为纳米碳显影组(观察组)和非显影组(对照组),对照2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平均检出淋巴结数、淋巴结<15枚例数、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阳性率、患者转移率、平均直径<5 mm数、平均直径<5 mm阳性淋巴结数、第1、2站淋巴结数和淋巴结分检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检出淋巴结总数(3 005枚)和阳性淋巴结总数(509枚)均高于对照组的1 560和305枚.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检出淋巴结数分别为62.943±14.507和32.436±5.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分检时间分别为(14.1±2.5)和(17.4±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直径<5 mm数分别为28.972±7.819和9.503±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直径<5 mm阳性淋巴结分别为17.065±7.610和11.12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第1(36.605±12.720和19.391±4.518)和第2站淋巴结数(30.110±10.298和14.876±5.396)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0.461±0.249)%和(0.453±0.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 采用纳米碳显影方法在胃癌D2根治术的淋巴结分检中具有操作简便,获取淋巴结数目多,更有利于准确病理分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是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危害是血栓脱落后形成肺栓塞,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远期危害可导致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生活质量。而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亦被认为是并发DVT的高危人群,因此,积极地预防与治疗肿瘤患者术后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对DVT的诊断和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法在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位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60例高龄(≥70岁)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 Ⅱ 型)病人临床资料。75例采用两层半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者为观察组,85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吻合口加固时间、术后并发症种类及例数,术后ICU入住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吻合口加固时间及肿瘤近端切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3/75) vs. 对照组12.9%(1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9,P<0.05)。两组术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共11例,术后ICU入住率12.0%(9/75),术后住院时间17(12~36)d;对照组共16例,术后ICU入住率14.1%(12/85),术后住院时间19(11~4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0.081,Z=-0.655,P>0.05)。结论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作为一种安全、简单的吻合方法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行高位吻合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行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6月期间11例因侵及胰头或十二指肠而联合行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远端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远端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右半结肠切除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胆瘘1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34.1%,22.7%。 结论:对能达到R0切除的胃癌侵犯胰头或十二指肠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TM)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复发及再发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或再发癌根治术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中是否使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分为2组:26例患者术中应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者为研究组, 34例患者术中未使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门齿距离为36(34~40)cm, 短于对照组的39(36~41)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48, P<0.05);研究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77(145~260)min, 对照组为172(140~225)min(Z=-0.735, P=0.463);研究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00(100~900)ml, 对照组为300(100~800)ml(Z=-1.244, P=0.213)。术后研究组上切缘距离为(3.6±1.7)cm, 对照组为(1.8±1.1)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35, P<0.01);研究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为4%, 低于对照组的15%,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瘘伴腹腔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9例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方式为十二指肠造瘘术或改良十二指肠旷置术。结果 19例患者均伴有腹腔感染, 其中十二指肠残端瘘9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行十二指肠造瘘11例, 改良十二指肠旷置术8例, 中位手术时间110(60~140)min, 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9(9~103)d。术后死亡2例, 其余患者瘘口均愈合, 治疗有效率达90%(17/19)。结论外科干预十二指肠瘘应着重感染源控制、加强肠腔及腹腔引流,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1(CXCL1)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癌症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010年至2012年被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且有组织蜡块的121例癌症患者组织中CXCL1的表达,并经随访统计各位患者生存期情况.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CXCL1的表达差异,用Kaplan Meier法分析其生存情况,并用Log rank test比较,预后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结果 92例(76.03%)为CXCL1阳性表达,29例(23.97%)为阴性表达,且CXCL1的表达在高中分化、III或IV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均显著增高.CXCL1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较表达阴性的患者显著缩短,且经Cox多因素分析,CXCL1的表达、癌症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的转移都是影响无病存活期与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 CXCL1可能与食管胃交界处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或可作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判断预后及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层半吻合法在食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接受根治术全胃切除的365例患者资料,采用两层半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者为观察组,常规方法吻合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吻合口加固时间及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方面的数据。结果观察组吻合口加固平均时间为(13.02±2.38)min,对照组平均时间为(12.86±3.01)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1.14%(2/175)]低于对照组[5.26%(1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层半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操作简单,能减少吻合口并发症,可作为食管空肠吻合方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