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GFmRNA及C-MetmRNA在20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及其癌旁组织、10例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及肝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肝癌中表达量(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及C-Met参与了肝癌的形成,而肝癌患者HGF及C-Met量的升高可能是肝癌发展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因之一,HGF及C—Met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几种主要危险致病因素已经比较明确,但是肝癌发生的确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s)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DNA的异常甲基化、组蛋白异常修饰与肝癌的关系,肝癌的表观遗传学检测及表观遗传学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建立更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87只,完全随机法分组,其中移植组48只、非移植组36只、假手术组3只,实验共分胆管-胆管重建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非移植组和假手术组7组.各手术处理组以出现明显胆道并发症或移植后14 d作为观察时间终点.通过肝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测和血清学分析等判断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移植组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9.6%,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5.0%)和假手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管-胆管重建组(90.9%比50.0%,38.9%比11.1%,均P<0.05).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组的胆道并发症高于不结扎肝动脉组(38.9%比11.1%,P<0.05).结论 经典"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改进.就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而言,胆管-十二指肠重建方式并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PHT)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肝硬化PHT患者脾脏动、静脉和正常血管NF-κB的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TNF-α mRNA分别为(0.24±0.12)、(0.21±0.10),显著低于肝硬化PHT组脾动脉、脾静脉TNF-α mR-NA的表达(0.38±0.21)、(0.36±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于肝硬化PHT组检测到显著具有活性的NF-κB表达(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肝硬化PHT血管组织NF-κB的活化、TNF-α表达增强,可能是肝硬化PHT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 肿瘤,是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1]。根治性手术切除(R0切除)是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唯一选择。国外大型临床中心数据表明:传统的 R0切除率<30%,但是随着扩大切除术的出现,目前 R0切除率可达14%~95%,其手术预后较前也有明显改善,中位生存期16~40个月,5年生存率约11%~40%[2-4]。诚然如此,国内整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并复习相关文献,就术前如何提高可切除性评估,并对相关热点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动脉的表达,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HO-CO)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HO-2 mRNA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其蛋白表达。试验组为门脉高压症并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同期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结果 HO-1mRNA及蛋白仅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的脾动脉表达,在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不表达,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结果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mRNA 0.81±0.12 vs 0.03± 0.00,P<0.01,蛋白1.56±0.25 vs 0.04±0.01,P<0.01);而HO-2 mRNA及蛋白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与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都有表达,且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RNA 0.58±0.09 vs 0.64±0.12,P>0.05,蛋白0.92±0.12 vs 0.84±0.14,P>0.05)。结论 HO-CO系统,尤其是HO—1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短发夹状RNA抑制SMYD3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针对人SET-和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SMYD3)基因的短发夹状RNA (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1-s,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SMYD3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针对SMYD3 mRNA编码序列267~288、302~323靶位点之间的核苷酸片断,并定向克隆到仅表达EGFP的空载体pGenesil-1的U6启动子下,构建重组质粒pGenesil-1-s1、pGenesil-1-s2;不针对任何序列的重组质粒pGenesil-1-hk作为对照。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从mRNA、蛋白水平检测阻抑效应。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了pGenesil-1-s1、pGenesil-1-s2、pGenesil-1-hk的成功构建,转染HepG2细胞后,pGenesil-1- s1、pGenesil-1-s2组SMYD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与pGenesil-1-hk组及pGenesil-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pGenesil-1-s1、pGenesil-1-s2能特异性抑制SMYD3 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Bx蛋白的表达,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HBx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HBx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7/41(65.85%),HBx+与HBx-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分别为11/27(40.74%)及2/14(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随HBx阳性表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HBx强阳性表达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高达4/6(66.67%);RT-PCR对肿瘤组织HBx mRNA的检出率为10/16(62.50%),PCR对血清中HBx拷贝的检出率为1/7(14.29%),Western blot对血清中HBx蛋白的检出率则为6/7(85.71%).结论 肝癌肿瘤组织中HBx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肿瘤组织低分化比例随HBx阳性表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蛋白修饰近年来成为表现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指通过对组蛋白特定残基进行翻译后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和磷酸化等,调控染色体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激活和抑制等.其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是组蛋白修饰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基因转录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SMYD3(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组蛋白甲基化功能的蛋白,它能够使染色体组蛋白(H3K4)发生2倍(di-)和3倍(tri-)的甲基化,从而影响下游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多项研究证实SMYD3在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相应正常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甚至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