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情况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I).结果31例患者CASI均获成功,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16例,1例术后13天发生猝死;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改善;余1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结论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并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 neouslyhypertertensiverat,SHR)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氯沙坦对TGF β1在肾小管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 :以同龄雄性正常大鼠 (WistarKyoto ,WKY)和SHR为研究对象 ,其中SHR大鼠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氯沙坦组。监测治疗前后大鼠尾动脉血压、肾功能及 β2 微球蛋白(β2 MG)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GF β1在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 :同WKY组比较 ,β2 MG在阳性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氯沙坦组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1) ,而尿素氮和血肌酐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GF β1在WKY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 ,在阳性对照组肾小管的表达显著 ,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TGF β1的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TGF β1在氯沙坦组的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1) ,血压亦显著降低。结论 :TGF 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管的表达显著增加 ,它可能是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氯沙坦具有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脂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活性的变化及血脂康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 71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者血浆sICAM - 1水平和PAI- 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EH患者血浆sICAM - 1水平和PAI- 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及P <0 .0 5 ) ,经血脂康治疗 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EH病人血浆sICAM - 1水平和PAI- 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血脂康在有效调脂的同时能降低EH患者血sICAM - 1浓度和PAI- 1活性 ,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对 63例轻至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和正常老年对照组者血浆sICAM -1、ET和N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EH患者血浆sICAM -1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培哚普利治疗 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1) ;而其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经培哚普利治疗后浓度上升 (P <0 0 5 )。结论 老年EH病人血浆sICAM -1和ET水平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升高而NO水平明显降低 .培哚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能降低老年EH患者血sICAM -1和ET浓度并升高NO浓度 ,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比较高血压和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中血小板、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分析高血压及合并AS的危险因子。方法:选取2019-06—2019-08在本院体检人群资料,按照检查结论分为高血压组(n=44)、高血压+AS组(n=73)和非高血压及AS对照组(n=91),采用临床检验科常规方法分别检测三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比较组间统计学差异,并对有组间差异的指标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三组PLT、PDW、FBG和LDL-C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高血压组和高血压+AS组的PLT低于对照组,PDW高于对照组,高血压+AS组异常更明显(均P<0.05)。高血压组和高血压+AS组的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AS组的LDL-C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5)。其它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PDW和LDL-C为高血压+AS的危险因素,PDW和FBG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和合并AS患者存在较大血小板容积离散度和高水平LDL-C、FBG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R模型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水平及运动和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和模型(M)组,分别给予普通和高糖高脂饲料,8周后再将M组随机分为IR组、运动(Exercise)组和吡格列酮(Pio)组,后2组分别进行游泳训练及吡格列酮灌胃,持续8周。16周末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血清RBP4、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8-OHdG水平。结果 (1)IR组HOMA-IR、RBP4升高,8-OHdG增强(P0.01),SOD降低(P0.01);Exercise、Pio组HOMA-IR、RBP4和8-OHdG下降,SOD增加(P0.05)。(2)相关性分析发现,HOMA-IR与RBP4、8-OHdG呈正相关(r=0.690、0.628,P0.01),与SOD呈负相关(r=-0.712,P0.01);RBP4与8-OHdG呈正相关(r=0.656,P0.01),与SOD呈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RBP4可能通过增加IR大鼠氧化应激参与IR,运动、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IR大鼠氧化应激,降低RBP4改善IR。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本地区某矿下井2年以上工人腹腔脏器健康状况回顾性分析。方法本中心于2013年4月~6月对本地区某矿20~55岁下井2年以上工人进行肝胆脾胰肾超声检查,对查出的常见病及其在不同年龄的发病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3例受检者中检出423例,患病率为39.8%,脂肪肝患病率最高,其次胆囊息肉及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肝肾囊肿等,年龄越大常见病发病率越高。结论超声检查对腹腔脏器常见病作出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为下井工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降低工人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70名T2DM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A组,35例)和吡格列酮组(B组,35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FBG、FINS、HbA1c、TG、PAI-1明显下降(P<0.01),HDL-C、ISI显著升高(P<0.01),t-PA无明显变化,且PAI-1与FINS、TG呈正相关(r=0.437,r=0.342,P<0.05),与ISI呈负相关(r=-0.552,P<0.01);安慰剂组各参数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PAI-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应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维生素D3注射+高脂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分组:A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B组:罗格列酮治疗组,C组:正常对照组,24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大鼠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丙二醛(MD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取主动脉全段,HE染色分析大鼠主动脉病变,PHOTOSHOP系统测定粥样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丙二醛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DA-LDL)的沉积。结果:大鼠血清AGE水平A组>B组>C组(P均<0.01)。MDA血清水平亦有A组>B组>C组(P值分别<0.05和0.01)。AIP数值A组>B组>C组(P均<0.01)。TC、LDL血清水平A组和B组均高于C组(P均<0.01),A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除C组外,其他两组大鼠主动脉均见粥样斑块形成,A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内膜面积百分比(38%±6%)高于B组(26%±8%)(P<0.05),A组粥样斑块病变部位MDA-PLDL的沉积面积较B组大(P<0.01,AGE与AIP值呈正相关(r=0.698,P<0.01),AGE与血清MDA呈正相关(r=0.514,P<0.05)。结论:血清AGE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应用罗格列酮可以降低AGE水平,改善动脉损伤。AGE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氧化应激和增高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Ⅲ)在大鼠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