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血栓形成引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征及预后.方法 31例因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ST组)和93例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STEMI患者(对照组)接受直接PCI治疗.记录各例临床和PCI特征及1年随访结果.研究主要终点为院内及1年累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组年龄较大(69.9±11.4岁比63.7±13.6岁,P=0.01),糖尿病(41.9%比22.6%,P=0.04)和既往心肌梗死史(29.0%比11.8%,P=0.02)明显增多;直接PCI后冠状动脉TIMI 3级血流显著降低(45.2%比92.5%,P<0.001).ST组院内死亡率(16.1%比3.2%,P=0.01)和MACE发生率(25.8%比7.5%,P:0.007)显著增高,术后1年总生存率及无MACE生存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7.4%比92.5%,P=0.016;59.4%比85.1%,P=0.001).结论 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治疗,其院内死亡及MACE发生率仍显著高于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C反应蛋白(CRP)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测定13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CRP,持续监测入院7 d内有无心房颤动发作,同时分析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资料.结果 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是22.8%,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单变量分析发现,心房颤动组的年龄、超敏CRP(hs-CRP)和合并高血压、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分别为(69.0±10.5)岁、(26.7±19.6)mg/L、71.0%、67.7%、71.0%和22.6%,均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的(60.2±12.3)岁、(13.1±12.7)mg/L、50.5%、47.6%、46.7%和8.6%(P值均<0.05);左心房内径为(36.8±5.2)mm,显著大于非心房颤动组的(34.5±3.6)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477±0.107,显著低于非心房颤动组的0.538±0.124(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为1.00~1.13)和CRP水平(OR=1.28,95%CI为1.00~1.61)是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 入院时的CRP水平是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炎性反应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