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崇雨田  曹红  吴元凯  谢仕斌  赵志新  高志良 《新医学》2006,37(9):584-586,F0003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暴发型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乙肝复发的方法.方法:总结2例OLT术后出现乙肝暴发型复发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OLT术后乙肝复发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体会.结果:①2例均为暴发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OLT术后第22日及第24日.②2例术前均较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术前检测HBV DNA及YMDD变异株均为阳性.③乙肝复发时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HBsAg、HBV DNA阳转及肝功能异常.④病理改变特点:广泛融合性的肝细胞坏死,小胆管增生,胆汁淤积,汇管区有纤维化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示HBsAg及HBcAg过度表达.⑤积极治疗仍不能阻止2例迅速再次出现肝衰竭,1例死亡,另1例行第2次OLT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至今存活.结论:①对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手术前后选用合适的抗HBV药物,重视YMDD变异株的产生,对预防其乙肝复发及复发后病情进展尤其重要.②终末期肝病患者一旦出现OLT术后乙肝暴发型复发,则病情进展迅速并可短期内出现肝衰竭,预后极差,必要时可行第2次OL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血清中的浓度及对乙肝相关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相关HCC患者( HCC组)、20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及20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GPC3、GS、HSP70的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GPC3水平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97,敏感度84.21%,特异度55.1%。 HCC组与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间血清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03,敏感度46.67%,而特异度79.66%;HCC组与其余3组血清HSP7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70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725,敏感度58.06%,特异度89.55%;针对AFP<200 ng/mL的HCC患者,仅HSP70的血清检测AUC达0.725,其他指标对于小肝癌的诊断AUC均未达0.7。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S、HSP70水平对诊断乙肝相关肝癌无临床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长期随访队列中慢性HBV感染者的随访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2328例门诊随访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依从性,每位患者均被要求至少6个月门诊复诊,能达到要求者定义为依从性好,反之为依从性差.收集每位患者入随访时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地址、酗酒史、家族史、是否因肝病住院)及随访过程中的治疗及应答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队列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0年.两组在人口学及病史资料方面,性别、居住地、嗜酒史、乙肝家族史、因肝病住院史无差异,但依从性好的组的年龄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比例高于依从性差的组.在基线水平上,入随访肝硬化或肝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HBeAg阳性率方面有显著差异,而血清总胆红素(TB)、HBV DNA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治疗效果及病情进展方面,ALT、AST、Alb、HBV DNA、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eAg转换率、有无抗病毒以及是否出现耐药方面有显著差异,而表面抗原转阴、新发肝癌、疾病进展、TB、HBeAg阳性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肝癌家族史、基线DNA水平、HBeAg水平、末次ALT、末次DNA水平以及有无抗病毒为慢性HBV感染者依从性好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肝癌家族史、基线更高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末次更高的ALT、HBV DNA水平以及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HBV感染者长期随访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及重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及重症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重度或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用药相同,观察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2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胆碱酯酶(CHE)的水平,统计病死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BIL、PTA、CHE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观察组病死率为43.2%,对照组为41.94%,两者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度和重症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不确切。同时难以降低重症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非肝病专科对慢性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前后HBV相关标志物的监测和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在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住院的这类特殊病例的HBV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中,仅58.6%进行了相对规范的随访,23.6%进行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肝损害发生率54.3%,肝衰竭相关病死率13.6%;规范随访组的肝损害发生率(45.1%)显著低于不规范随访组(67.2%)(P=0.043),但肝衰竭相关病死率无差异(P=0.949);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规范随访率显著低于恶性血液病(P=0.013)和肾病综合征者(P=0.021)。结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慢性HBV感染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HBV相关指标监测、抗病毒治疗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后短期疾病谱的变迁及医疗预防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地震灾后医疗救治、应急、预防水平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青川县人民医院地震后2周收治的门诊患者的疾病种类的构成变化情况、以及当时医院与医务人员的状况及灾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地震后的第1周以外科就诊病人占绝大多数,均为地震所致外伤,1周后外科患者明显减少,而内科、儿科就诊患者逐渐增多,皮肤病及心理障碍患者较多见;地震后医院处于极端情况,缺乏基本的救治条件,难以做到无菌操作以至开放性伤口感染率极高;震后环境卫生差,具备传染病流行的条件。【结论】 地震灾后短期内来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存在明显变化规律,就医环境也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震后医疗资源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应对灾后突发性医疗事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合评价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有关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或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作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均属于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前列腺素E1能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比值比(odd ratio,OR)=0.27,95%CI(0.22,0.34)],但仅对早期重型肝炎有效[OR=0.24,95%CI(0.09,0.59)],对晚期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26,1.53)],且前列腺素E1治疗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0.95,95%CI(0.56,1.62)].这些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未出现结果逆转,偏倚分析提示结果的偏倚较小;前列腺素E1对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不能明确.[结论]尽管Meta分析提示前列腺素E1能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和不影响感染发生率,但由于文献的质量较低,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其疗效仍有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  相似文献   
9.
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生存状况的综合性量化关系,建立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危险指数(PI)方程。方法应用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统计方法,收集190例慢重肝病例106项指标,对其入院后1,2及6个月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6项指标与慢重肝近期预后有关;其中主要危险因素为肝性脑病程度(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尿素氮(BUN)、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钾(K )、白细胞总数(WBC);根据主要危险因素对近期预后影响的大小,得出的最佳危险指数方程为1个月期的方程,表达如下:PI=(71.84HE 0.29TB 10.38BUN 124.5K 5.99WBC-9.01PTA) 1/100[方程中血清钾以正常血钾或高血钾为1,低血钾为0,其他全部为原测值];由上方程计算出的危险指数与生存时间及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偏相关系数和为0.88),明显高于单因素方程。结论慢重肝近期预后影响因素众多,有6项主要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危险指数方程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明显优于单因素分析,并易于计算。可望用于本病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及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0.
揭育胜  崇雨田 《广东医学》2008,29(6):888-891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不断出现以及艾滋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真菌被发现可以危害人类[1],任何真菌感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都有可能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l nervous system,CNS),近年CNs真菌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病原体有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青霉菌等,且有病情重、误诊率高、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