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先天性角膜混浊(congenital corneal opacities,CCO)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O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CCO患儿一般特征及临床分类、患病单双侧、相关的眼部和全身异常、病理改变和接受的治疗等资料。结果 本研究纳入66例(93眼)CCO患儿,其中年龄3~36(13.11±9.63)个月,39例(59.1%)为单眼患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Peters异常(32例,48.5%)和角膜巩膜化(15例,22.7%);虹膜粘连(61眼,65.6%)和白内障(22眼,23.7%)是两种最常见的眼部异常;5例(7.6%)患儿出现全身异常,包括生长迟缓(4例)和先天性脑缺陷(1例)。93眼中85眼(91.4%)进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6眼(6.5%)进行了板层角膜移植术。结论 年龄≤3岁的CCO患儿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Peters异常及角膜巩膜化;除角膜混浊外,CCO患儿还可能存在虹膜粘连、白内障等眼部异常或生长迟缓等全身异常;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治疗CCO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例 1:女 ,36岁 ,主因妊娠 39周 ,横位 ,规律腹痛 3小时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内倒转术 ,未成功。后胎心消失 ,经胎心监护仪证实为胎死宫内 ,改为碎胎术 ,仍未成功。最后行剖宫产术 ,取出死胎 ,重 52 0 0 g。术后第 2天体温升至 4 0℃ ,腹痛 ,且阴道排出脓性分泌物。查体 :T 4 0℃ ,P 12 3次 /分 ,R 31次 /分 ,BP 11.5/8k Pa。腹部压痛明显 ,肌紧张。尿糖 ( ) ,血糖 (空腹 )10 .1mmol/ L。经抗感染及加用胰岛素后症状缓解 ,巩固治疗 1周 ,切口甲级愈合。但阴道仍有脓性物排出 ,术后 2 0天阴道口脱出一灰白色坏死物 ,大小约 8.3cm。用胎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本( LAVH)与改良LAVH在较大子宫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12年4月接受以上不同术式大子宫切除术326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LAVH 157例(对照组),改良LAVH 169例(研究组),比较两组的间隙分离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间隙分离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P<0.05),出血量减少(P<0.05),但排气时间接近(P>0.05).所有手术均在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近期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LAVH在较大子宫切除方面优于常规LAV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视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透明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4-01/2005-12于青岛眼科医院行增视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optical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患者97例105眼,包括圆锥角膜,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角膜白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稳定期,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等。统计分析术前视力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内皮细胞计数、是否排斥、植片混浊原因,采用R×C表及四格表的χ2检验。 结果:增视性PKP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术后1a 89.8%,术后2a 83.7%,术后3a 78.3%,术后4a 67.1%,术后5a 63.6%。术后5a时圆锥角膜角膜植片透明率最高,达94.1%,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最低,为14.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1.0,0.8以上者圆锥角膜所占比例最多,达72.5%,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最少,占6.3%。导致角膜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为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及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 结论:增视性PKP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逐年稳定下降,相邻两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原发病不同,角膜植片透明率有差异,圆锥角膜手术效果最佳;角膜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为免疫排斥及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5.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角膜移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眼科角膜病专业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已逐步应用到临床,这对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回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析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中药,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泻止散合疫泻汤集止泻、补液、抗病毒为一体,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优于思密达.与ORS液相比在纠正、改善脱水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止腹泻疗效优于ORS液,且安全、方便,尤其是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平均止泻天数为2.2 d,同时各相关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形成了专病专药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小儿腹泻病填补了中医药有效治疗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联合使用的检验效果。方法:将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需接受尿检的患者40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施以的尿检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以尿液干化学法行单一尿检,联合组以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行联合尿检,将两组的临床检验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联合组检验结果的误诊率、出错率、漏诊率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与单一组检验的白细胞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虽然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联合尿检的方法与尿液干化学法单一尿检的白细胞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前者较后者尿检的准确性更高、错误率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海洋来源鞘氨醇单胞菌分泌的胞外多糖威兰胶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测定威兰胶同葡萄糖的换算因子以及发酵液中葡萄糖和总糖的浓度,建立了一种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威兰胶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该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及方法学验证。 结果 最佳的优化条件为:苯酚用量为0.8 mL、浓硫酸用量为6 mL、显色时间为30 min、显色温度为80 ℃。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显色产物在2 h内稳定,RSD为0.48%;仪器的精密度良好,RSD为0.77%。结论 建立的苯酚-硫酸法可用于发酵液中威兰胶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模拟牙体组织的力学组成,分析不同形态的氧化锆陶瓷桩修复上颌中切牙后对周围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成年男性上颌中切牙的标准数据,通过ANSYS 12.0软件直接建立平行桩、锥形桩、末端锥形桩3种不同形态的氧化锆陶瓷桩修复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加载边界条件,设定模型主参数以及加载静态载荷;分析牙本质内的Von Mises应力的分布规律,观察不同形态的桩核对其周围剩余牙本质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不同形态的氧化锆陶瓷桩核和牙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柱形桩和锥形桩的牙本质应力分布沿牙本质界面向牙颈部逐渐增大达高峰,末端锥形桩应力最高峰在根末1/3;锥形桩所受的牙本质应力大于柱形桩,且锥度越大,受到的应力也相应越大。结论:柱形桩组所受应力值均小于锥形桩组,末端锥形桩组在牙根部应力值最大;选择氧化锆材料时,柱形桩为最佳设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β-SiC纳米线的不同添加量对POSS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质量分数分别为 0 、0.5 、1.0 、1.5的β-SiC纳米线作为添加剂加入poss复合树脂。对各组试件的硬度、弹性模量、耐磨性等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0.5%组的硬度值、弹性模量值最高,划痕深度值最小,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适量β-SiC纳米线可以显著增加POSS树脂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