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TEN是1997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在细胞生长及周期调控、肿瘤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TEN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等作一综述。1PTEN的发现1997年3月,Li等[1]设想人的第10q23染色体可能编码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后来他们应用代表性差别分析法、外显子俘获分析法分离出一种新的基因,对其开放性阅读框序列分析,发现它可编码PTP,且与张力蛋白、辅助蛋白同源,因此将其命名为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on chromosome10)。同年,国外又有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了MMAC1基因和TEP1基因。在比较三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血瘀证大耳白兔模型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血脉宁颗粒对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采用寒凝致瘀法制成血瘀证大耳白兔模型。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组、乐脉颗粒阳性对照组及血脉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每日灌服自来水,其余用药组均灌服相应药物,连续7日。第8日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按上法制成血瘀证模型,第9日心脏穿刺取血,用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红细胞沉降率。②5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血脉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10只,各组灌水、灌药方法同上,连续7日。第7日给药后2h,施行动静脉搭桥术,测各组血栓湿重。结果 ①模型组家兔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及其K值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血脉宁颗粒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及其K值明显下降(P<0.05,P<0、01),提示血脉宁颗粒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血脉宁颗粒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用药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阳性对照组与血脉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栓湿重均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血脉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血瘀证的病理基础,血脉宁颗粒有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抑制血小根凝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6岁。因呕吐1个月,贫血待查入院。入院前一个月患“感冒”,有头痛,关节痛,发烧伴咳嗽,咳痰带血丝,无胸痛气急。继之出现恶心、呕吐,经治疗症状缓解。半个月后上述症状复发,于1982年5月15日收住院。既往健康,否认结核、高血压、肾炎史。  相似文献   
5.
6.
心力衰竭病人β受体信号相关通路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衰病人心肌组织β1、β2、β3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4例瓣膜置换术的心衰病人和5例健康对照者心肌组织β1、β2、β受体mRNA表达。用化学法和放免法测定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变化。结果心衰时心肌β1受体mRNA表达下调、cAMP生成减少;β3受体上调、NOS活性增加和cGMP生成增多,β1受体下调和β3受体上调均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β2受体表达无改变。结论心衰时心脏β受体信号通路中包括β受体mRNA、cAMP、cGMP、NOS等多个环节发生改变,且改变程度与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比较非顺应高压球囊与普通球囊在中重度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作用。方法收集2005~2006年间普通球囊预处理中重度冠脉钙化病变35例与2007~2008年间非顺应高压球囊预处理中重度冠脉搏钙化病变3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前者用普通球囊预处理,球囊商径参照病变血管直径.通常为2.0~2.5mm,长度不超过病变范围,压力常为8-14atm。后者用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压力滴定(压力以2atm渐增)序贯预处理,球囊直径参照病变血管直径,通常为3.0mm,长度为10~15mm.压力为8-14atm:如大直径球囊不能通过,可先用小球囊预扩。预扩的终止标准以充分预扩张、支架能顺利通过为准。两组支架置入后根据情况再行高压后扩张。结果非顺应性高压球囊预处理组手术成功率高于普通球囊预处理组(97%vs 83%,P〈0.05),而且残余狭窄、并发症(球囊破裂、冠脉夹层、无复流)较普通组也有降低趋势。结论我们认为对冠脉中重度钙化病变预处理时.如果没有旋磨装置.应用非顺应性高压球囊预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6例反复发作阵发性房颤患者,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并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点位,在环状电极的标测下,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6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其中1例术中完全隔离肺静脉电位后,房颤仍发作,然后进行左心房顶及两肺静脉前庭之间线状消融后,房颤转为不纯性心房扑动(房扑),再行右心房峡部消融,房扑转为房速,在上腔静脉内标测到激动最为提前的靶点,消融成功,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所有病人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有阵发性心悸发作。2例术前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人未发现窦房结功能异常。结论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因操作的复杂性,应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心功能(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8例,给于洋地黄、利尿剂、硝酸盐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美托洛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6.25 mg,2次/d,并逐渐加量,至最大剂量100 mg,2次/d;或最大耐受剂量。治疗6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美托洛尔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1β和IL-6的变化。结果:美托洛尔平均剂量127 mg/d,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3.1±0.7vs1.5±0.6,P<0.01;3.0±0.7vs2.0±0.4,P<0.01)、LVEF提高[(34.3±7.8)%vs(46.1±10.5)%,P<0.01;(36.2±5.9)%vs(39.9±5.5)%,P<0.01]。美托洛尔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治疗前显著减小(68.0±10.6 mmvs63.6±10.4 mm,P<0.01)、心胸比率降低(0.61±0.08vs0.58±0.07,P<0.05);美托洛尔组血浆TNF-1、IL-1β和IL-6显著降低(53±23vs35±14;32±12vs20±4;50±21vs21±11 pg/m l,P<0.01)。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降低血浆主要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