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策略及效果。方法 对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后,使用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等治疗HBV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23~59个月随访,全组4例出现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3.3%。4例经治疗后经随访19~26个月,均出现HBV-DNA转阴,但未见HBsAg转阴。结论 小剂量HBIg联合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HBV的再感染;术前HBV-DNA负荷量与术后HBV再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三亚共识"对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1月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75例因原发性肝癌接受原位肝移植病人,对其与各种肝移植标准的匹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全部75例病人术后1、2、3年的总体存活率及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5%、74%、67%和80%、74%、66%."三亚共识"组术后1、2、3年总体存活率及无瘤存活率分别为92%、88%、74%、和92%、88%、72%."三亚共识"与其他三种标准相比术后总体存活率及无瘤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亚共识"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标准."三亚共识"与UCSF标准可能更适用于目前中国的肝癌肝移植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14)对猪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压力梯度(PPG)的影响及其对供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对巴马小型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全肝移植对照组4例、30%小体积肝移植组(小肝NS组)7例和30%小体积肝移植+SST干预组(小肝SST组)7例,各组均在非静脉转流条件下行肝移植术;SST-14干预方案:受体门静脉开放前3 min团注125μg,然后以5μg.kg-1.h-1持续给药24 h,小肝NS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比较各组受体7 d累积存活率,再灌注后2 h及术后第1、2、3、5、7天肝肾及凝血功能变化,水柱法经门静脉和下腔静脉测压并计算术中及术后7 d内PPG值的变化,并比较再灌注后2 h各组移植肝病理学改变。结果小肝SST组供肝7 d累积存活率较小肝NS组明显增加(85.7%vs.42.9%),但由于例数较少,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747);与全肝对照组比较,小肝NS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至术后第5天,TBIL和PT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肝NS组比较,小肝SST组TBIL、ALT、AST和P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各指标与全肝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2 h,小肝SST组移植肝病理损伤较小肝NS组明显减轻,术后7 d内PP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ST-14可显著降低猪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持续增高的PPG,减轻移植肝病理损伤,从而改善小体积供肝功能,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与初次发生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差异,筛选肝移植术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77倒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5例为术后复发肿瘤患者(复发组),62例为初发肿瘤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患者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杲:患者平均年龄为(48.6±4.3)岁.术后随访(20±3.7)个月,复发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20%)和15例(24.2%)患者死亡,移植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6.7%和1.6%.Cox风险比例模型提示.术前高胆红素、最大肿瘤直径较大、内眼癌栓、术后输血以及肿瘤家族史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复发和初发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术前高胆红素、最大肿瘤直径较大、肉眼癌栓、术后输血以及肿瘤家族史是移植术后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肝胆外科医学人才的需要,从加强人文教育、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做好医患沟通工作等多方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进行探索,提升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及临床综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的手术技巧和肝动脉早期栓塞后的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159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和3例活体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的经验,比较不同口径的肝动脉吻合时间;早期动脉栓塞后施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直径≥3mm动脉(120例)的平均吻合时间明显短于直径<3mm的动脉(42例,P<0.05);3例活体肝移植动脉重建时间分别是89min、120min和34min.2例(1.2%)术后早期并发肝动脉栓塞(HAT),1例介入溶栓治疗后肝动脉恢复血流,1例溶栓失败,急诊施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后肝动脉恢复血流.结论 小口径肝动脉重建难度大,活体肝移植应采用显微外科重建,合理的吻合技术可减少术后HAT的发生;早期HAT需合理选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成人多囊肝病(adul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PLD),简称多囊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常和多囊肾病合并发病,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少数病人病程严重,主要表现为由肝实质内多发囊肿引起的肝损害,表现为肝肿大,需要外科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引起重视.笔者总结了1995年4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部分肝切除加囊肿广泛开窗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病24例,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肝(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PLD)重症病例的疗效。方法 1例严重的APLD患者(只有右叶边缘2个肝段仍有肝组织),经皮穿刺乙醇硬化治疗效果不佳,予肝部分切除并开窗术,但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首次术后8个月患者接受了原位肝移植。结果肝移植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肝部分切除并开窗术治疗无效的严重APLD患者,原位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不同分化肝癌细胞株MHCC97L、MHCC97H和HCCLM3的恶性表型,并探索其中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9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及CD24的表达情况.方法 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三种不同分化细胞株MHCC97L、MHCC97H和HCCLM3的侵袭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三种不同分化细胞株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90、EpCAM、CD24在三种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MHCC97L、MHCC97H和HCCLM3三种细胞穿膜细胞数存在明显差异,HCCLM3(30.57±8.95)个>MHCC97H (21.33±4.17)个>HCC97L (9.33±3.85)个,F=38.484,P< 0.01.对奥沙利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HCCLM3为(36.57±6.95)μmol/L,MHCC97H (26.35±3.88) μmol/L,MHCC97L (17.68±3.25) μmol/L,F=40.181,P<0.01. CD90在MHCC97L、MHCC97H和HCCLM3细胞中的表达比例分别为0.92%±0.21%、1.98%±0.23%和2.5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81,P<0.01);EpCAM在三种细胞中的表达比例分别为2.11%±0.32%、3.23%±0.18%和4.38%±0.49%,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4.800,P<0.01);CD24在三种细胞中的表达比例分别为0.68%±0.37%、1.22%±0.26%和1.36%±0.2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77,P<0.01).结论 分化越低的肝癌细胞株侵袭能力越强,对化疗敏感性越差,其中的肝癌干细胞比例则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ilson病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后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8年8月因Wilson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为12~42岁,平均年龄为(22.6±10.3)岁。术前所有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铜水平均低于正常值(血清铜蓝蛋白为200~600mg/L,血铜为11~24.4μmol/L),其中5例术前存在神经病学症状。结果 5例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3例接受活体肝移植术。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急性肝脂肪变肝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5~1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9.7±20.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7例存活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白蛋白、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血铜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的神经病学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消失;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K-F环均消失。结论通过全肝移植或活体肝移植术,能改善Wilson病患者铜代谢,并可显著缓解神经病学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