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5年3月起,在内镜下用二囊三腔管改制的气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11例,必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14-67岁,平均35.4岁,病程由6个月至33年,全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食物返流和营养障碍,均经 X 线和内镜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介入分期开通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CA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影响开通成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介入分期开通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ICAO患者,系统分析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血管开通的因素.结果 43例患者中36例完成介入分期开通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83.7%(36/43).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半年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0.05),ICAO侧眼动脉逆向血流在颈内动脉有反流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无眼动脉逆向血流反流患者(P<0.05).1例患者二期术后3d出现同侧脑组织少量出血,1例二期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另1例一期术后出现同侧脑卒中新发梗死,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9% (3/43).结论 介入分期开通症状性ICAO技术上可行,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ICAO侧眼动脉逆向血流反流为开通成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由CT确诊、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微导管技术在靶血管闭塞点或起始部输注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溶栓前后均作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以了解血管闭塞和再通情况。结果: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闭塞性血管完全再通18例,部分再通8例,26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QTd反映了心肌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可用于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我院近6年来急性心肌硬死(AMI)病人QTd,探明AMI早期QTd的改变及其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PIS)是一种特殊的卒中类型, 是指经过规范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仍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恶化, 治疗难度大, 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PIS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 主要体现在评价时间窗和评估方法的不同。2004年, 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European Progressing Stroke Study, EPSS)[1]应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提出PIS的诊断标准:患者在基线评估后3 d内出现意识水平、眼球运动或上下肢运动SSS评分降低≥2分, 和/或语言评分降低≥3分, 或在发病72 h内死亡。也有研究将PIS定义为卒中发病后2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增加≥2分, 或发病3 d内NIHSS评分增加≥4分[2,3]。刘庆新等[4]将PIS定义为发病6 h至1周内出现神经缺损进一步进展, 且NIHSS评分增加≥2分。PI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  相似文献   
6.
1994年以来,本院对收治的26例经常规内科治疗难于控制的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于床边紧急行胃镜检查及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23~77岁。临床表现:反复大量呕血、黑便,出血量1000~2500mL,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内科止血治疗用西咪替丁、洛赛克、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善得定等药6~24h无效。原发病:脑梗塞13例,脑出血10例,烧伤3例,发病至上消化道出血时间2h~15天,多数在1周内。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例。12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纽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yperplas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opathy HNL)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5例资料并对国内献报道95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0例均有以颈部、腋下为主的淋巴结肿大,其中86例淋巴结有疼痛或压痛,特别在24小时内可见到持续发热或发热达高峰时淋巴结肿大明显,发热缓解或消退时淋巴结则缩小。95例有发热,81例有白细胞减少。61例有肝脏肿大。肿大淋巴姑活检病理所见为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伴组织细胞性增生,而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确诊依据。结论:HNL为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皮质醇或消炎痛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3月起,在内镜下用二囊三腔管改制的气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11例.必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我科对25例甲胎蛋白(AFP)阴性,临床怀疑肝癌的肝内占位病变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确诊率达96%。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2~76岁,均为B超和CT检查发现肝实质占位病变者,肿物最大8.5cmX6.4cm,最小2.9cmX2cm,单发病灶16例,多发病灶9例,AFP小于50μg/L17例,50~200μg/L8例,临床不能确诊。1.2方法: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异常时查凝血酶原时间,如异常则纠正后再进行,操作前禁食6~8小时,对精神紧张者予安定10mg肌注。B超…  相似文献   
10.
刘华坤 《当代医学》2013,(31):40-40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病X线常见征象,探讨X线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0例颈椎病患者均摄X线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部分加摄过伸过屈位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线征象。结果150例患者存在以下×线征象: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问隙变窄,韧带钙化,椎管变窄,颈椎失稳,喉后软组织变厚,椎间孔变形狭窄。结论应用xA诊断颈椎病灵敏可靠,与临床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