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给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已经成为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进展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体系均不够完善.系统回顾目前的中医疗效评价,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于现有的评价体系未能积极完整地实施,过于强调客观指标,忽略了主观指标,并且人为地舍弃部分样本;第二,对照药物选择比较随意.可比性较差;第三,中医临床对照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型不统一,可比性较差.为进一步完善疗效评价,建议严格执行现有的疗效评价方案,并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PRO量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12月将临床病理确诊的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30例结肠癌患者对比观察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对病变管壁厚度、病变肠管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及病变肠管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结肠癌组病变肠壁厚度大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结肠癌病变肠壁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大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1).结肠癌病变肠管血流阻力指数(RI)大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在超声声像图上有各自特点,超声检查对于病变结肠的厚度,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指数的测量,可有助于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熵聚堆法所拟方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以明确其可行性。方法:对近10 年文献中治疗NASH的方剂进行熵聚堆方法处理,确立熵聚堆系列方;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熵聚堆1 号方、2 号方、1垣2 号方组、模型组、易善复组,用高脂饲料进行NASH 造模,并用熵聚堆系列方及易善复治疗10 周,最后检测各组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线粒体DNA 修复酶,以及肝功能、血脂、病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结果:熵聚堆系列方组PPAR琢、PGC原1琢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SREBP-1c、SCAP 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熵聚堆系列方组线粒体DNA 修复酶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熵聚堆系列方可以降低肝脏酶谱,降低血脂,减少肝脂比(P<0.01),改善肝脏病理损害。结论:熵聚堆系列方对NAS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干预脂质代谢相关因子从而调节脂质代谢,提高线粒体DNA 修复酶促进受损肝细胞自身修复,减轻脂肪在肝脏的沉积,因此,熵聚堆法创立方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治率与中医证候分型间的联系。方法以137名慢性胃炎并接受根除H.pylor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对这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将患者分为4类: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兼有脾虚型,脾胃湿热兼有阴伤型。其中脾胃湿热兼有阴伤型中H.pylori根治率最低,为50%,肝郁气滞兼有脾虚型根治率最高,为90.9%。结论慢性胃炎不同证型患者中的H.pylori根治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痰浊内阻、湿热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为观察对象,从超声衰减参数(CAP值)、肝功能、血脂水平、中医证候评分、腹部B超等指标来对比茵陈苓桂剂与易善复的临床疗效,探讨温运清利法治疗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符合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的痰浊内阻、湿热瘀结型NASH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茵陈苓桂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1h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易善复,每次2粒(456mg),每日3次,2组均服用3个月。治疗期间2组均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CAP值、腹部B超、肝功能、血脂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改善NASH患者的CAP值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茵陈苓桂剂对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有明显的效果。(2)治疗组改善NASH患者的ALT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无明显差别。(3)治疗组临床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1%,优于对照组的84.4%(P0.05)。(4)治疗组在改善右胁胀痛、右胁下痞块、口干口苦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体态丰腴、身目发黄、上腹胀满、大便不爽、恶心欲吐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血脂方面,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腹部B超方面,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苓桂剂能够有效治疗痰浊内阻、湿热瘀结型NASH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CAP值、改善肝脏影像学变化、改善肝功能、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明确了温运清利法既能温化痰浊、清利肝胆,又能改善肝功能及肝脏脂肪含量,恢复整体功能以治其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绞股蓝、生山楂水提物预防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对肝组织SREBP-1c、PPARγ和PPAR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自造模即日起,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10mL/kg去离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绞股蓝、生山楂水提物,西药组给予易善复混悬液灌胃。给药10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指数,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RT-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PPARγ和PPAR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体质量及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脂肪变、小叶内炎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P<0.01),SREBP-1c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PPARα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5),PPARγ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亦有所升高,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绞股蓝、生山楂水提物可调控SREBP-1c、PPARγ和PPARα的基因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贲门失驰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是以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1]。该病在我国并不常见,故在临床上需与有进食困难的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免误诊情况发生,现根据临床病例及相关文献分析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以"进食困难伴呕吐1月余"入院。在外院查上消化道钡餐报告提示(未见X片):贲门扩张缓慢,食管下段轻度扩张,未见明显龛影,食道无明显狭窄。胃镜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