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娟  丁国宪  蔡金梅  赖滨 《江苏医药》2006,32(11):1071-1073
本研究通过对糖代谢正常人群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析,评估其与体内糖皮质激素敏感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Obesityisassociatedwithinsulinresis tance (IR) ,whichplaysacriticalroleinthedevelopmentoftype 2diabetesmellitus.ThemechanismofIRisrelatedtotheabnormalitiesofinsulinreceptor,pre receptor,post recep tor ,resultingindefectivemetabolicpathwayofglucose,lipidand pr…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家系及群体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理。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型多态性 (PCR- SS-CP)技术 ,分析 4个 2型糖尿病家系、5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4例正常对照者的胰岛素受体基因第 17及 2 0外显子的变异。结果  17外显子 10 0 8位甘氨基 (Gly)的 GGC→ GGT多态性频率在 2型糖尿病家系及群体分别为 18%和 2 9.4% ,而正常对照组为 9.3% (χ2 =12 .7133,P<0 .0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2型糖尿病家系、群体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 RR=1.944 ,RR=3.738。家系连锁分析显示 L OD最大值为 0 .46 5 736 (θ=0 .0 0 0 0 )。 2 0外显子 Gly的 116 9位 GGT→ GGC多态性频率在 2型糖尿病家系、群体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10 .0 %、15 .4%和 3.7% (χ2 =3.2 36 ,P>0 .0 5 ) ,该位点在 2型糖尿病家系、群体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 RR=2 .70 0 ,RR=3.92 7。家系连锁分析显示 L OD最大值为 1.80 334 (θ=0 .0 0 0 0 )。结论  Gly1 0 0 8和 Gly1 1 6 9位点多态性可能是 2型糖尿病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Lipoprotein(a)[Lp(a)]consistsofanLDLparticle,inwhichapolipoprotein(a)isatachedtoapolipoproteinB-100throughadisulf...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MMP-9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4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n=18)和rt-PA溶栓组(n=18).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法制作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注入血栓栓子,MCAO组仅制作MCAO,rt-PA溶栓组在MCAO后3h给予rt-PA静脉溶栓.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渗出法检测BBB通透性.分别采用明胶酶谱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MMP-2和MMP-9活性和表达.对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出血评分、BBB通透性以及MMP-2和MMP-9活性和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rt-PA溶栓组神经功能较MCAO组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也显著缩小(t=7.365,P=0.005),但出血评分(t=-3.286,P=0.017)和BBB通透性(t=-3.947,P=0.029)均显著增加.假手术组MMP-2和MMP-9活性和表达水平均较低,MCAO组MMP-2(t=-45.121,P=0.000;t=-11.624,P=0.000)和MMP-9(t=-71.849,P=0.000;t=-8.992,P=0.000)活性和表达均显著性增高和上调,而rt-PA溶栓组MMP-2(p-28.792,P=0.000;t=-3.809,P=0.013)和MMP-9(t=-53.506,P=0.000;t=-2.640,P=0.046)活性和表达较MCAO组显著性增高和上调.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BBB通透性增加,MMP-2和MMP-9活性和表达增高和上调.MMP-2和MMP-9可能参与了BBB通透性增加,从而诱发脑缺血大鼠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出血性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孕晚期染毒诱导子代雄性大鼠发生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探讨形态学变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孕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在怀孕天数第12~18天,每日分别给予DBP及大豆油850mg/kg灌胃.出生后(PND)1d统计雄性仔鼠肛门闭锁发生率,测量雄性仔鼠体重和肛门生殖器距离(AGD),观察肛门闭锁雄性仔鼠末端直肠及肛周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雄性仔鼠末端直肠组织中Shh、Gli2、Gli3、Bmp4、Wnt5a、Hoxa13、Hoxd13、Fgf10、Fgfr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BP染毒组母鼠孕期体重增量减少,孕期延长,仔鼠产量降低(P<0.05),PND 1d肛门闭锁雄性仔鼠体重及AG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染毒组雄性仔鼠肛门闭锁发生率大约为39.5%.肛门闭锁雄性仔鼠PND1末端直肠及肛周组织病理显示典型的ARMs.与对照组相比,肛门闭锁雄性仔鼠PND1末端直肠中Shh、Gli2、Gli3、Bmp4、Wnt5a、Hoxa13、Hoxd13、Fgf10、Fgfr2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DBP孕晚期染毒能明显诱导雄性仔鼠ARMs发生,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其末端直肠组织中与肛门直肠分化发育相关的基因Shh、Gli2、Gli3、Bmp4、Wnt5a、Hoxa13、Hoxd13、Fgf10、Fgfr2的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促进AR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在20多年前,就有研究探讨尿酸是否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至今尚无一致性结论。因而,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由于心血管疾病牵涉到许多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又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这就给确定或者排除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作用带来很大困难。当然,这肯定不能除外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直接作用。事实上,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肾病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构建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在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肥胖组小鼠予吡格列酮(每日10 mg/kg)灌胃14天后处死,放免法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生化法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肥胖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肥胖干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降低(P<0.05),血糖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VT.2733对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小鼠,并将其分为肥胖组和BVT.2733治疗组.肥胖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组给予BVT.2733灌胃两周,另设正常饲养的小鼠为止常组,检~114,鼠体内代谢及炎症相关指标,观察三组小鼠在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小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体重增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TNF-α升高,脂肪组织TLR4 mRNA表达增高,经BVT.2733治疗后,肥胖鼠脂肪细胞体积减小.体重减轻.卒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下降,脂肪组织TLR4 mRNA表达减少,而血TNF-α没有显著变化.结论:BVT.2733能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并且降低脂肪组织TLR4 mRNA的表达,而对于血清TNF-α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云  孙岩  刘娟  丁国宪 《江苏医药》2006,32(12):1135-1137
目的 探讨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l)促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及其在肥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β-HSD1的表达。应用氢化可的松刺激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观察11β-HSD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变化。结果 (1)油红染色显示脂滴堆积随着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分化过程逐渐增加。(2)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0、2、4、6、8d),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证实1113-HSDl蛋白分子量为34000。(3)11β-HSD1及GR的mRNA表达在分化过程中是上调的。(4)11β-HSD1对氢化可的松的刺激是时间和浓度依赖的,而氢化可的松的刺激对GR影响不大。(5)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在分化过程中明显上升,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结论 11β-HSDl通过受体前调节作用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