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组织3号染色体短臂上抑癌基因异常改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抑制基因Fhit,hMLH1及VHL在肺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上述基因内含子或附近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对45例肺癌组织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并对其中17例进行了Fhit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Fhit基因内含子3个位点D3S1234、D3S1300及D3S4103的杂合率分别为77.8%(35/45)、73.3%(33/45)和82.2%(37/45),LOH阳性率分别为62.9%(22/35)、63.6%(21/33)和59.5%(22/37)。与hMLH1基因连锁的两个位点D3S1561、D3S1612杂合率分别为48.9%(22/45)、42.2%(19/45),LOH阳性率分别为54.5%(12/22)和63.2%(12/19)。与VHL基因连锁的两个位点D3S1038、D3S1283的杂合率分别为62.2%(28/45)和80.0%(36/45),LOH阳性率分别为64.3%(18/28)和41.7%(15/36)。17例肺癌组织有64.7%(11/17)Fhit蛋白表达缺失。在Fhit蛋白缺失的11个病例中,有10例存在一个或多个Fhit基因位点的LOH。结论 上述3个抑癌基因存在的高频率LOH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Fh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可能是Fhit蛋白表达下调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的原因,分析高需求输血对术后恢复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与贲门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中,收集围术期输注红细胞≥5 U的病例27例(高需求输血组),从输注红细胞5 U的手术患者中筛选27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高需求输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ICU时间、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K~+、Ca~(2+)水平的变化等;以DC检测法测定Plt,凝血项目中PT、APFT、TT指标应用凝固法测定,K~+、Ca~(2+)指标以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测定。结果 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胸外科食管癌及贲门癌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率为0.42%(27/6 448),其中1)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存在合并症患者比例为66.67%(18/27)vs 37.04%(10/27)(P0.05),存在贫血患者比例为48.15%(13/27)vs 22.22%(6/27)(P0.05);2)患者术后延迟性出血所致与术中出血所致的高需求输血比例为62.96%(17/27)vs 33.33%(9/27)(P0.05);3)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96%(17/27)vs 33.33%(9/27)(P0.05),住院时间(d)及住ICU时间(d)分别为(24.70±17.60)vs(21.41±8.16)、(1.12±2.01)vs(0.37±1.36)(P0.05);4)高需求输血组输血前后Plt(×1012/L),K+、Ca2+水平(mmol/L)分别为235.59±76.44 vs 159.81±87.80(P0.05),4.18±0.39 vs 3.94±0.47、2.35±0.43 vs 1.90±0.29(P0.05),对照组相应为225.89±62.47 vs190.59±61.15(P0.05),4.21±0.36 vs 4.17±0.43(P0.05)、2.28±0.19 vs 2.02±0.14(P0.05)。结论术前存在合并症与贫血是影响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的危险因素,高需求输血主要因术后出血导致,且会增加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的紊乱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胸腺类癌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8年至1996年,我们共收治胸腺肿瘤232例,其中胸腺类癌4例,占1.7%,均接受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3~60岁,平均50岁。胸痛3例(其中1例伴咳嗽),1例体检发现;2例合并高血压病。胸部CT显示肿瘤多位于右前中纵隔,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少有分叶,未见钙化。术前诊断畸胎瘤3例,胸腺瘤1例。术中见肿瘤源于胸腺,3例实性,1例囊实性。3例有完整包膜,其中1例表面有血管网,1例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有非癌性粘连;1例外侵心包、右肺。均切除肿瘤。术后病人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现代外科的进展之一,而随着对TPN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普及,人们发现TPN会抑制肠粘膜屏障功能,导致细菌易位和肠源性感染发生率增加。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肠粘膜细胞的呼吸燃料(resPiratoryfuel),肠道是体内摄取Gln的主要器官,因此Gln成为近年来营养支持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肿瘤学事业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对Gln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得到了初步的认识。1正常人体Gln代谢Gln是人体内最丰富的氨基酸,浓度为0.6~0.9mmol/L。通过γ-谷氨酸基循环负责运输循环血中转运氨基酸的3…  相似文献   
5.
胸骨肿瘤的初步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967年3月~2001年8月治疗的胸骨肿瘤12例,均经病理科复核阅片.结果软骨肉瘤5例,2例分别于术后18年、25年非肿瘤死亡,3例术后分别生存62个月、11个月、12个月后失访;骨肉瘤1例,经术前、术后化疗,已无瘤生存53个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后无瘤生存17个月后失访;骨巨细胞瘤1例,术后无瘤生存66个月;淋巴瘤1例,术后生存17个月;脂肪肉瘤1例,未手术,生存28个月后失访;转移性腺癌2例,其中放化疗1例生存7个月,手术1例生存27个月.结论治疗胸骨肿瘤术前必须先明确病理类型,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宜选择手术切除;骨肉瘤应选择化疗 手术;而浆细胞瘤、淋巴瘤、Ewing肉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若手术应严格筛选.胸壁重建可应用人工合成物和转移性肌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1979年7月至2005年3月诊治的27例异时性食管鳞癌和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占29.6%.总5年生存率为61.0%,10年生存率为52.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手术切除是影响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患者有独特的临床特点,部分患者有遗传背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切除是异时性食管癌和胃癌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肺癌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诊断的困难。现代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在肺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发生的多种分子水平异常,使得我们有可能将外周血等容易取得的微创性样品中的分子病理学改变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一条等位基因缺失而另一条等位基因异常高甲基化是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病人外周血血浆中提取的DNA分析了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95例NSCLC病人的血浆DNA被检测,其中肺鳞癌59例,肺腺癌36例。作为对照,75例相应的肿瘤组织被同时分析。结果显示,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的检出率在血浆中为72.6%(69/95),而在相应的肺癌组织中为74.7%(56/75)。值得注意的是,血浆DNA 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只是从那些肿瘤组织DNA表现p16基因高甲基化的病例中被检出——二者存在极好的符合率。我们还发现,在Ⅰ期病人中,血浆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在肺鳞癌(82.4%)比在肺腺癌(33.3%)中要高得多(P<0.005)。从而提示,血浆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一项早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鳞癌)的、非常重要的分子病理学指标。而血浆DNA的MSP则是检测这一指标的敏感、可靠并且便于操作的技术之一,成为一种可以应用于人群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p16/CDKN2基因失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中p16/CDKN2基因失活的情况,探讨该基因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与p16基因紧密连锁的D9S1748位点,对17例临床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3例D9S1748位点存在多态性的肿瘤DNA中有9例(69.2%)发生了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MSP的结果显示,有70.6%(12/17)的肿瘤组织存在p16启动子区的异常高基甲基。在本研究中,82.4%(14/17)的肿瘤组织可以检测出一种或两种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对此17例肿瘤标本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有13例P16蛋白表达阴性,其中92.3%(12/13)存在一种或两种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免疫组化结果与p16基因分子遗传学改变情况基本吻合。结论:作为一种抑癌基因,p1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都有异常改变。我们的研究表明,p16基因失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常见的事件;在这里,杂合性缺失和异常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为其主要失活机制。  相似文献   
9.
营养支持和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不良是影响恶性肿瘤病人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其预后不佳的原因之一。严重营养不良限制了抗癌措施(如手术、放疗、化疗)的有效应用。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但由于担心给宿主输入丰富的营养底物会刺激肿瘤生长,一些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0.
全肠外营养在肿瘤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肠外营养在我国肿瘤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国际上近年来开始对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如恶性肿瘤与宿主营养代谢的特点及相互作用。围手术期常规应用TPN并非对大多数患者有益;TPN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可与化疗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