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纤溶功能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肾移植的排斥反应易导致纤溶功能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纤溶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患者手术前、后一天、三天、一周分测①t-PA、②PAI:A、③PLG:A、④PLM:A、均为发色底物法⑤D-Dimer ELLSA法。结果:[1]患者术前①②③④项较正常组差异明显;[2]患者术后三次②⑤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术前[3]患者术后第三天除D二聚体外,其余均较第一天、一周结果相差显著。结论:重型肾病本身易形成血栓,术前亦可见局限性纤溶活性增强。肾移植之排斥反应亦可导致血栓形成,致继发性纤溶元进,定期检测有利于了解排斥反应的出现时间与严重程度,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转归.方法:对105例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形成病因及其与转归的关系.结果:在105例肾移植尿蛋白患者中,由于排斥反应引起的占55.2%,由新发或复发性肾病引起的占34.3%,其余高血压、CNI肾毒性等原因的占10.5%.术后排斥反应和新发或复发性肾病导致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总治愈率分别为93.10%和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由高血压等其他原因所致蛋白尿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排斥反应和新发或复发性肾病,应根据移植肾穿刺后病理学诊断,及早进行相应临床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性移植肾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识别引起移植物失功的高危患者,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选择102例行肾移植术的致敏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用Kaplan-Meier计算1、3、5年移植肾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102例致敏患者随访期间移植肾失功16例,其中死亡7例,术后1年内死亡5例,术后2及3年带肾死亡各1例。死亡原因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失访3例。1、3、5年人存活率为95%、93%和93%,1、3、5年肾存活率为90%、85%和75%,移植肾半生存期为8.9年。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PRA水平、术后PRA水平升高、HLA相配程度、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血肌酐水平、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产生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通过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同样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对102例接受肾移植的致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移植肾1、3、5年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术后随访(30±2)个月,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3例,经激素及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后,25例逆转;16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90%、93%/85%、93%/7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HLA相配程度、PRA水平、移植后PRA升高、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有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良好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肾移植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阐述钛环钉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血管的改建,应用动物实验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钛环钉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血管胶原纤维相对含量的变化。静脉血管显微结构成份分析表明,胶原纤维相对含量随血管壁增厚而逐渐增多,并远远超过正常动脉。本资料表明,静脉血管在显微结构成份和力学性质上并未实现“动脉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致敏受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例术前致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氨基酸残基配型、术后PRA水平升高及细胞因子基因型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102例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3例次,其中PRA水平、氨基酸残基相配程度、术后PRA水平升高、TNF-α高产量基因型和IL-10高产量基因型对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术前综合评估这些因素,有利于制订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 (FK5 0 6 )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的 70例患者按使用不同的基础免疫抑制剂分为两组 :FK5 0 6组 30例 ,环孢素A(CsA)组 40例。FK5 0 6按 0 .1~ 0 .2mg·kg-1·d-1、CsA按 6~ 8mg·kg-1·d-1给药 ,并动态连续检测全血FK5 0 6和CsA谷值浓度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FK5 0 6组达稳态浓度时间短于CsA组 ,分别为 4和 10d ,糖尿病发生率 ( 2 0 % )高于CsA组 ( 7.5 % ) ;肝毒性 ( 3 .3 % )、排斥反应 ( 6 .6 % )发生率低于CsA组 ( 17.5 %、2 5 % )。结论 FK5 0 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 ,需定期检测血浓度以指导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模型.方法70只SD大鼠,行35例次的胃移值手术.供体手术,先切除脾脏,经腹主动脉行原位胃冷灌洗.将胃及其所属血管,包括腹腔干和门静脉干等一并切取.受体手术,先切除胃和脾脏,分别行供、受体间门静脉的端侧吻合,供体腹腔干与受体胃左动脉的端端吻合,然后开放血流.再行供体和受体十二指肠间端端吻合,贲门与食管端端吻合.结果在施行的35例手术,后20例中有16例成功,成功率为80%.最长存活者达3个月.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类型.该模型可用于腹部多脏器移植中移植胃的相关研究及全胃切除术后代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识别引起移植物失功的高危患者,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 选择102例行肾移植术的致敏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用Kaplan—Meieri计算1、3、5年移植肾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102例致敏患者随访期间移植肾失功16例,其中死亡7例,术后1年内死亡5例,术后2及3年带肾死亡各1例。死亡原因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失访3例。1、3、5年人存活率为95%、93%和93%,1、3、5年肾存活率为90%、85%和75%,移植肾半生存期为8.9年。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PRA水平、术后PRA水平升高、HLA相配程度、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血肌酐水平、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产生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 通过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同样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致敏患者由于体内预存有HLA抗体,肾移植术后容易发生急性体液反应,引起移植物损伤。本文就致敏患者急性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防治进行综述,目的是提高对该排斥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