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受者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雄飞 《新医学》2009,40(1):1-4
肾移植术后的长期蛋白尿提示移植肾功能将会逐步减退,最终导致肾衰竭。蛋白尿影响移植肾长期带功能存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肾移植受者蛋白尿来源、发生机制(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原有肾脏疾病复发、排斥反应、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作一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的抗排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念生  李嵘 《新医学》2007,38(4):262-263,231
进修医生 什么是肾移植排斥反应? 教授 肾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供、受体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受体免疫系统识别供体抗原后发生的一系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1].虽然随着新的免疫抑制剂的问世,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使得肾移植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去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目前众多实例和资料证实,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存在与否及该抗体的致敏程度对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移植后器官功能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排异情况,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8-09/2000-05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肾移植研究室完成.对象: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633例患者,男348例,女285例,年龄16~67岁.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 公司和德国Biotest公司淋巴细胞冷冻板,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一两个月内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临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591例,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6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占10.3%;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42例,移植后3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71.4%,1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阳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阴性患者427例,术后24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5.6%;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7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42.7%.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并发生排斥反应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12,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85,二者在P=0.01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群体反应抗体对预测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高;而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抗体阴性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移植肾早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及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也有影响。但AR是可逆性病变,如果  相似文献   

5.
移植后新发糖尿病是器官移植术后发生的严重的、常见的并发症。肾移植患者术后新发糖尿病可使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恶化、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甚至可致患者死亡。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治疗,可改善行肾移植术患者移植肾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本文就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早期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1210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3d~6个月并发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17例,给予加压止血、双静脉通路输液维持血容量、交叉合血等对症处理,做好手术抢救准备。结果17例患者立即行移植肾切除手术,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排斥反应是引起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移植肾切除术是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以及严重感染导致无法修补的移植肾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护理上加强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尤为重要,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肾移植后受者定期行移植肾组织活检,在移植肾出现问题的早期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是使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目的:总结肾移植后肾坏死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表现与变化。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与肾移植后肾坏死与肾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与结论:共16篇文献符合标准。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包括慢性排斥反应,系膜病变,新月体肾炎,膜性肾病,Ig肾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慢性排斥反应,与慢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供肾年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CMV感染。高血压和蛋白尿对移植肾的远期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移植肾的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结合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结果和临床分析进行准确诊断,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阎君  王秋红 《护理研究》2006,20(8):2196-2197
尿毒症病人由于病变肾脏释放的肾素,加上肾移植后,约83%的病人在术后有高血压并发症。据报道,80%尸体供肾移植受者及61%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受者在。肾移植后1个月血压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人的高血压可自行缓解,在移植术后2年,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降至53%。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威胁移植肾存活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术后移植肾的血液灌注主要取决于体循环的平均动脉压,当动脉压〉16kPa时,可保证移植肾的良好灌注,促使肾功能恢复;当动脉压≥24kPa时,体循环血压过高导致移植肾血管吻合口漏血或心脑血管意外。排斥反应、肾动脉狭窄、原发疾病复发等原因都可造成肾移植后血压持续增高,因此。肾移植术后早期对高血压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实践中发现活体肾移植急件排斥反应并不少见,耐激素导致的排斥反应屡有发生,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严重者导致移植失败,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率.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2005-02/2008-09活体肾移植192例和尸体肾移植168例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转归,对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活体肾移植和尸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耐激素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6_2%和22.8%,5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发热,移植肾区疼痛、血尿、尿少等症状及感染、肾周血肿等并发症少于尸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19例急性排斥反应经强化治疗全部逆转,而尸体肾移植38例急性排斥反应,35例逆转,2例破裂切除,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提示,活体肾移植较尸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少,临床表现轻,易逆转,预后好,同时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不典型,耐激素排斥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PRT)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急性排斥反应(AR)又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可发生任何时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最多发生于术后一个月内[1],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存活率.我院自1994~2007年共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02例,术后1个月内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4例,发生率达27.8%.77例成功逆转过来,逆转率达91%.现将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