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氨磷汀在儿童肿瘤化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肿瘤32例患儿,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儿在同一化疗方案中使用氨磷汀辅助治疗后黏膜损伤、骨髓抑制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及刺激因子应用时间及氨磷汀的不良反应。结果氨磷汀辅助治疗组发生黏膜溃疡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9例;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5×109/L持续时间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和刺激因子应用时间缩短。两组化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体温、皮疹、低血压等情况,化疗后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对肝功能影响程度相似;氨磷汀组低钙血症尤其是低钙性抽搐发生率高。结论氨磷汀能够有效保护正常组织细胞,不良反应较低,可在儿童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及早识别、分析和评价云南省保山市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市运会)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建议,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 从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专病管理系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收集有关本次风险评估的信息资料。选择来自传染病和地方病、寄生虫病、免疫规划、卫生检验等领域的13名专家,采用专家会商和风险矩阵法,基于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市运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霍乱、流行性感冒、麻疹等12种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水污染的风险因素开展风险评估。结果 利用风险矩阵计算市运会期间各因素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等级:食物中毒为高风险,霍乱、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中风险;人禽流感、麻疹、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种传染病和水污染为低风险。结论 针对风险评估等级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了保山市运会的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孕妇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态势、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和该人群的相关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防治HIV的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哨点门诊医师采用孕妇健康调查问卷对2009~2011年每年4~6月前来保山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采集3~5ml静脉血样进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2009~2011年共监测孕妇1 600人,监测对象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1/800)、0.25%(1/400)、0.50%(2/400)。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本次妊娠孕周、本人曾到外地打工经历显著影响着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3年间孕妇吸毒比例分别为0.13%、1.25%、0,其丈夫吸毒比例分别为0.13%、0.75%、0,多性伴孕妇比例分别为0.13%、0.25%、0.75%。结论:保山市孕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针对该人群进一步加大HIV防治的综合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保山市艾滋病哨点孕产妇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SP)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现状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的危险行为,为制定防制HIV经母婴传播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到保山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800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63%。各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71.13%~84.13%。在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6~20岁78.89%,21~30岁85.45%,31~47岁85.71%(P〉0.05);小学及以下86.44%,初中79.86%,高中或中专89.86%,大专及以上93.17%(P〈0.01);未婚者70.83%,在婚或同居者85.18%(P〈0.05);本省户籍85.45%,外省或外籍66.67%(P〈0.01);未生育87.87%,1次生育78.41%(P〉0.05)。有18.00%及22.25%的孕产妇及丈夫分别去过外地打工或经商。HIV抗体检测800人,阳性2例,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5%;检出SP阳性2例,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o.25%;检出HCV抗体阳性3例,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38%。结论保山市HIV哨点孕产妇人群HIV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背景:微小残留病的长期存在是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易复发的主要原因。NKT细胞是一类有效的抗NB的免疫效应细胞,但是数量少,活性低。目的:探讨:NB脂类提取物对患者外周血NKT细胞是否有激活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解放军总医院儿内科,对象为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1.5~7.5岁。干预:实验组用NB脂类提取物作为刺激物刺激患者的外周血NKT细胞,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两组NKT细胞的增殖程度(T细胞增殖程度和NKT/T比例)和:NK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增殖A值分别为O.213&;#177;O.033和O.171&;#177;O.023,NKT/T比例分别为7.39&;#177;1.48和2.18&;#177;1.50,NKT细胞毒作用为(64.3&;#177;15.2)%和(44.4&;#177;11.6)%。实验组增殖程度是对照组的1.3倍(t=2.33,P=O.048),NKT/T比例是对照组的3.3倍(t=5.53,P=O.001),NKT细胞毒作用高于对照组19.84%(t=2.36,P=O.046)。结论:NB脂类提取物可以有效激活NKT细胞。利用肿瘤自身脂类抗原诱导出有效的抗自身肿瘤免疫的研究有望找到一条有效的清除微小残留病变,减少复发的免疫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省保山市手足口病流行与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统计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云南省保山市2008-2014年的手足口病患者资料;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随机抽取的患者标本进行毒株筛选和评估。结果 2008-2014年保山市通过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患者总计为15025例,其中重症98例,死亡5例,发病率从2008年的12.5/10万升至2014年的147.2/10万。病例的区域分布提示以隆阳区的病例构成及发病率最高(47.4%,110/10万);病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峰值出现在夏季前后(4-7月、9-12月),冬春少见;病例大多是5岁以下的儿童(93.9%),相对集中在1岁年龄组(2192.8/10万),儿童病例中以分散居住(85.0%)明显多于托幼机构(10.2%)。抽取1042例病例标本经检测阳性为680例(65.3%):柯萨奇病毒A组16型247例、肠道病毒71型173例、其他肠道病毒189例、混合感染71例。结论 手足口病在云南省保山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发病的季节、年龄、区域分布和优势毒株型均有较典型的流行特征。提示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亟需加强健康宣教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04—2010年保山市居民户食用盐中碘含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适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利用2004—2010年碘盐监测、检测资料,分析全市居民户食用盐中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合格率、非碘盐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7年来全市共采集了10090份居民户食用盐,其中检出碘盐9997份(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06%,碘盐合格率为97.96%),非碘盐93份(非碘盐率为0.92%);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2005—2010年均高于2004年,但自2005年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2004—2010年碘盐合格率在95.82%~98.16%之间波动,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看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合格率均在90%以上。非碘盐率2005—2009年各年均低于2004年水平(1.88%),2005—2007年非碘盐率均低于0.5%,2007年之后逐年上升,在2010年非碘盐率达2.15%。以2004年为参照,2005—2010年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合格率、非碘盐率与之比较,各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及碘盐合格率总体上达到了国家标准,但仍然存在不稳定现象,特别是非碘盐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因此,应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加强食盐生产、流通和上市的监督管理,遏制不法渠道流通非碘盐,净化盐业市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听力言语发育异常儿童的听力状况及听力言语异常对总体发育进程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以便及时发现听力言语轻微异常的早期迹象,积极医治与防御。方法选取6个月~8岁处于听力言语发育未达到正常小儿发育进程标准的56例儿童,详细了解小儿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养育环境等成长过程的相关因素。对56例经临床听力学客观、主观听力测试均显示具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特征的小儿进行听力言语评估,据不同的诱发因素指导相应的预防及医治护理措施。结果小儿听力损失左右耳各频率段听力损失程度不等同缺失的特征(听力在35~120 dB ),时常掩盖实际真实的听力情况,难以引起重视。小儿生长发育进程中不显性的隐匿性听力、语言问题,特别是前语言阶段难以发现,致使其中16例4~8岁小儿平时对声音不能完全做出反应,语言简单、含糊不清,学习受限;20例小儿对声音无明显察知,时常以肢体语言表示所需,与同龄听力正常小儿语言发育不一致,直至2~4岁后就诊。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均未通过,且小儿听力损失程度为20~90 dB,小儿对声音时有反应,即使配助听器也时戴时不戴,虽已参与训练且无连贯性,家长认为以后还会自然发育,以致等待1.5~2岁后就诊,延迟及早形成条件化反射。结论酷似正常的听力语言问题在小儿动态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常是不显性的,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轻微异常迹象会有所显现,对此了解并熟悉掌握小儿听力语言发育进程的时间规律,排除相关因素影响,可尽早发现听力语言偏离及时就医,缩短小儿生长发育的落差。  相似文献   
9.
保山市作为云南边境地区,1990年首次在吸毒者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以来,感染者和病人数持续上升,目前艾滋病疫情的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但缺乏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高危行为和HIV感染状况的资料。为了解保山市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为今后对该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年1—7月对保山市MSM人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4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结肠损伤9例,现将这9例结肠损伤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