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流量测量与不同感兴趣区(ROI)直径的关系。方法使用Philips 1.5T双梯磁共振机流量测定程序,测量2mm内径塑胶管中不同流量的水(0.5、1.0、1.5、2.0、2.5ml/s),不同流向(流入及流出方向)、不同ROI位置(测量图中心区和偏中心区)与不同的ROI直径(直径0.5、1.0、1.5、2.0mm)流量变化关系,统计计算标准的ROI直径。结果在不同流量、流向和测量位置中,流量与ROI直径大小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r>0.95,P<0.05),ROI直径大小显著地影响测量结果,当ROI直径取值等于测量图直径的0.6040±0.0480时,所测结果与实际流量一致。在不同流量下的不同流向及ROI位置对流量测定无影响(P>0.05)。结论对直径2mm流量测定,应选取测量图上直径的0.6040±0.0480 ROI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人枕窦MRV表现.方法 对120例正常人进行T1WI、T2WI、T2WI-FLAIR、DWI磁共振检查,并用3D-PC法进行枕窦MRV成像,观察枕窦的MR表现.结果 (1)枕窦的显示率为27.5%.(2)枕窦的形态表现为中央型26例,外侧型5例,双侧型2例.(3)枕窦引流直窦血流22例,引流窦汇血流10例,引流横窦血流1例.(4)33例存在枕窦中,22例横窦缺如或发育不良;16例乙状窦缺如或发育不良.结论 MRV是显示枕窦解剖形态的有效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球MRV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静脉球(Jugular bulb,JB)是乙状窦转折出颅入颈内静脉所形成的球状结构,它存在着较大的解剖变异,是经颢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耳神经外科手术日益广泛的开展,这一结构的重要性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JB的解剖研究,但尚未见应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观察测量JB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对比分析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8例经临床手术或ERCP证实的胆道结石的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MRI表现.结果 98例病例中共有胆道结石192枚,其中MRCP发现结石87例(88.8%),检出结石158枚(82.3%);MRCP+sSSh-SPAIR发现结石94例(95.9%),检出结石172枚(89.6%);MRCP+sSSh-SPAIR+BTFE-M2D序列发现96例(98.0%),检出结石189枚(98.4%).结论 MRCP+sSSh-SPAIR+BTFE-M2D序列对胆道结石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鉴别板股韧带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方法 对53例受检查者进行MRI扫描,观察板股韧带MRI表现.结果 前板股韧带显示率24.5%,后板股韧带显示率77.4%,前后板股韧带同时存在19%.板股韧带易误诊半月板撕裂13例,假撕裂在矢状位上仅有2种走行方式,即后下斜形及垂直方向,在冠状位上无线样高信号.结论 根据板股韧带形态、走行及假撕裂的方向、位置,可鉴别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在早期脑梗死颅脑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7例经确诊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连续选取245例无脑血管病症状及体征、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价其颅脑CT平扫所见大脑中动脉密度.结果 病例组中HMCAS的检出率11.76%(2/17)高于对照组0.82%(2/245)(P<0.05),病例组DSA所见大脑中动脉血栓在颅脑CT平扫中未发现局灶性动脉致密征.结论 HMCAS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有一定的关系,但颅脑CT平扫所见HMCAS与大脑中动脉血栓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RI对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MR表现为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10例,6名男性,4名女性,年龄范围37~62岁,平均年龄51.4岁。结果:MRI显示病变均位于髓外硬膜下,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为环状强化。结论:MRI是诊断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重要手段,其MR及增强扫描表现比较典型,对外科手术计划有很大帮助。由于其典型的强化特点鉴别诊断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正常人颈髓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S-SE-EPI)序列对30例MR检查的正常人行颈髓DTI成像,在C2~3、C4~5、C6~7节段测量颈髓平均扩散系数值(Dcavg)及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 (1) 正常人颈髓在Dcavg图及FA图上为较均匀的等信号及高信号,在彩色Dcavg图及FA图上为深蓝色及红色信号. (2) C2~3、C4~5、C6~7节段Dcavg值(1×10-3mm/s)分别为0.882±0.034、0.811±0.042 、0.717±0.068,FA值分别为 0.719±0.038、0.618±0.051、0.537±0.034.(3)C2~3、C4~5、C6~7节段的Dcavg值及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SE-EPI序列能够获得满意的颈髓DTI图像.颈髓的平均Dcavg值为(0.803±0.082)×10-3mm/s,FA值为0.624±0.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