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C)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基质HSPG表达。结果①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②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HSPG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与上腹不适综合征患者(PDS)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50例Hp阳性PD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吗叮啉,治疗组同时给予抗Hp三联疗法治疗,采用症状发作次数积分方法评价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差异。结果2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阳性PDS患者根除Hp后不能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南华大学动物部完成.大鼠预养1周后,空腹12 h,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依据72 h后尿糖 ~ ,静脉采血测血糖≥16.7 mmol/L,确定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组,保持大鼠血糖波动在25 mmol/L左右,持续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结果:30只SD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尿量增加,血糖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45,3.779,P<0.05),治疗后维生素C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有显著提高(t=2.927,3.032,P<0.05).②大鼠血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4.113,3.1251,2.798,P<0.05),糖尿病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t=2.875,2.994,3.102,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血管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经灰度值测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4.766),治疗后维生素C组肾组织着色浅淡稀疏,与糖尿病组相比Ⅳ型胶原α1基因相对表达明显下调(t=2.879,P<0.05).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原发癌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案要 患男,48岁,因腹痛、大便习惯改变1年,于2003年10月24日入院。患于2003年10月15日和10月18日在当地医院分别行电子胃镜及电子肠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结肠肿块(癌变待排)”、“直肠息肉”,建议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示:“横结肠中分化腺癌”:于2003年10月29日行“全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切除肠管48cm(结肠40cm、回肠8c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南华大学动物部完成。大鼠预养1周后,空腹12h,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依据72h后尿糖~,静脉采血测血糖≥16.7mmol/L,确定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组,保持大鼠血糖波动在25mmol/L左右,持续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结果:30只SD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尿量增加,血糖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45,3.779,P<0.05),治疗后维生素C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有显著提高(t=2.927,3.032,P<0.05)。②大鼠血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4.113,3.1251,2.798,P<0.05),糖尿病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t=2.875,2.994,3.102,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血管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经灰度值测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4.766),治疗后维生素C组肾组织着色浅淡稀疏,与糖尿病组相比Ⅳ型胶原α1基因相对表达明显下调(t=2.879,P<0.05)。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患者,女,39岁,接触性阴道出血4个月。妇科检查:子宫颈肥大、质硬;宫颈6点处糜烂、触血,并可见息肉样赘生物。临床诊断:慢性宫颈炎,息肉形成。宫颈碎组织为灰褐色,大小约1.8 cm×1.5 cm×1.0 cm。表面细颗粒状,部分组织呈息肉样。切面为灰白色,质脆。镜检可见,肿瘤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粗短、细长。被覆上皮立方状、部分高柱状。胞浆嗜酸性,部分胞浆内含有黏液。核大、深染,具有异形性。乳头内有一个纤维化轴心。其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乳头状结构下方肿瘤细胞由增大的分支状腺体组成。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经免…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3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点。②方法对534例经我院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病变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高分子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等的表达特点。③结果534例中共检出乳头状癌38例,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样核、核沟、核内包涵体、砂砾体。免疫组化标记38例Tg( ),28例高分子CK( ),25例EMA( )。④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上皮主要以乳头状结构异常增生并伴有毛玻璃样核为形态结构特点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例1 女,13岁。咳嗽,心悸,气促,面部水肿8天,伴持续性头痛1天以“风心病”入院。体查:体温37.5℃,脉搏110次,呼吸24次,血压150/110;神清,眼脸浮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10次,律齐,心尖区Ⅲ~Ⅳ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性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VitC)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FN表达。结果:(1)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Vit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FN表达显著降低。结论:VitC无降糖作用,但能显著降低肾小球FN表达,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群志  邓小金 《中外医疗》2012,31(13):33-34
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患者组织切片中P57KIP2及P27KIP1在表达及预后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截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上皮内瘤变组织,20例正常组织行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p57KIP2、p27kip1两者正常组、瘤变组、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95%、85%、14%;90%、85%、20%。p57KIP2、p27kip1随着患者病变处恶性程度的逐渐性升高及肿瘤直径的增大呈现降低,经统计学检验提示,P均〈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p57KIP2及p27KIP1在宫颈癌病情发展及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