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死大鼠建模成功后不同时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对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 w后,选择30只作为假手术组,另外3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建模成功后12、24、72 h后处死大鼠,每次处死10只。检测并对比建模成功后不同时期大鼠CD4^+CD25^+Treg表达与神经功能(以Zausinger六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并分析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建模成功12 h后,模型组神经功能得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两组CD4^+CD25^+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成功24、72 h后,模型组CD4^+CD25^+Treg与神经功能得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梗死大鼠CD4^+CD25^+Treg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r=0.593,P=0.001)。结论脑梗死大鼠梗死早期CD4^+CD25^+Treg未见明显改变,随着梗死时间延长,大鼠CD4^+CD25^+Treg逐渐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加重,二者间存在相关性,考虑早期通过检测脑梗死CD4^+CD25^+Treg,对预测神经功能、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自然病程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其病程变化的影响。 方法统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经超声诊断为PLG并在肝胆外科门诊长期随访的51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LG直径增长情况以及危险因素。 结果510例中单发息肉293例(57.5%),随访15(2~58)个月,300例(58.8%)息肉直径增大2(1~10)mm,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4 mm;196例(38.4%)直径无变化;8例直径减小;6例消失。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和睡眠质量差是PLG直径增大的危险因素(P<0.01),饮酒者的PLG直径增大的风险是非饮酒者的2.615倍,睡眠质量差者的息肉增大风险是睡眠质量正常者的2.282倍。 结论泸州地区PLG患者的增长速度缓慢,饮酒、睡眠质量差可能是促进胆囊息肉增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 909(LINC00909)是一个新发现的长度约为2 kb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胶质瘤和白血病中被报道发挥癌基因的作用.然而LINC00909在胰腺癌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旨探讨LINC0090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LINC00909与其调控网络对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肝脾指数(HSI),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全国5所医院共233例肝脏疾病患者,均经手术或肝脏穿刺获得脂肪肝病理学分级,并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77例、中度组83例、重度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于获得病理结果前14 d内进行超声检查,获得肝脏与脾脏平均灰度值比值即为HS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SI与各临床资料及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I对不同程度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组与正常组年龄、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HSI分别为1.04±0.09、1.11±0.14、1.22±0.13、1.33±0.1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HSI最高,中度组、轻度组次之,正常组最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I与脂肪变性程度呈线性正相关(β=0.115,t=22.82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SI诊断有无肝脏脂肪变性、中度以上肝脏脂肪变性、重度肝脏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5%可信区间: 0.76~0.91)、0.86(95%可信区间:0.81~0.91)、0.80(95%可信区间:0.72~0.88),截断值分别为1.13、1.16、1.2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2%和92.3%、82.0%和92.4%、78.3%和86.6%。结论 高频超声所测HSI在NAFLD分级诊断中有重要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预后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某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病理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程氏分型、肿瘤直径、是否合并肝硬化、术后是否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累计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术后是否行TACE、肿瘤直径为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前评估门静脉癌栓分型、肿瘤直径,术后进行TACE,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IRADS分类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中的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在CTIRADS3~5类甲状腺结节中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并分类为C-TIRADS3-5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4例共201个结节, 进行VTIQ及VTI检查, 获取病灶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及VTI图像。以病理学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 获取各诊断方法的最佳诊断界值, 分析3组单独诊断及C-TIRADS+VTI、C-TIRADS+VTIQ二者联合诊断组的诊断效能; 构建C-TIRADS联合VTIQ及VTI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计算并分析三者联合诊断组的诊断效能, 采用Z检验比较各组曲线下面积。  结果  经明确的细胞病理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结节81枚, 恶性结节120枚; C-TIRADS分类与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呈较强正相关关系(r=0.624, P < 0.01);与单独应用C-TIRADS (0.806)相比, C-TIRADS+VTI组、CTIRADS+VTIQ组及C-TIRADS+VTI+VTIQ组的曲线下面积均有一定升高, 且三者联合组升高最为明显(0.90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者联合诊断与病理的一致性Kappa值较C-TIRADS单独应用上升; 单独应用C-TIRADS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0%、70.4%、82.0%;C-TIRADS+VTIQ+VTI三者联合预测模型组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1.7%、80.2%、86.1%, 诊断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9.2%。  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中的VTI和VTIQ增强了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性能,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的补充, 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提高对分类为3~5类的结节中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邓家琦  付文广  雷正明  陈跃  蔡亮  李秋  蒋禹 《重庆医学》2016,(13):1756-1758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 增强CT结合18F-FDG 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疫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1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1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P=0.003;χ2=6.48,P=0.011).53倒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 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 F-FDG PET/CT后,发现1倒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F-FDG 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生物标志物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癌免疫相关lncRNA用于评估甲状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下载甲状腺癌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并构建免疫相关基因与lncRNA共表达体系,共找到1 313条免疫相关lncRNA(P<0.001,r>0.3)。将经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的lncRNA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建立风险评分模型,按照风险评分高低将甲状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率比低风险组低(P<0.001)。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得CRNDE、AC004918.3、LINC02454、AL162231.2、ZFY-AS1、DOCK9-DT、LINC00900、AC008063.1、TONSL-AS1和AC092279.1可作为甲状腺癌临床预后风险的预测指标(均P<0.05),其中5条lncRNA是预后的不利因素(CRNDE、AC004918.3、LINC02454、AL16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1018例接受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8例患者中,非肿瘤性息肉组977例(95.97%),腺瘤组22例(2.16%),胆囊癌组19例(1.87%),上述三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6.58±10.49)岁,(48.36±7.52)岁,(57.95±6.89)岁,其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胆囊癌组中,78.94%(15/19)患者的息肉直径≥10毫米。在非肿瘤性息肉组,腺瘤组和胆囊癌组中,单发息肉的比例分别34.39%,72.73%和94.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组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和个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患者年龄≥50岁,单发且息肉直径≥10毫米,首选手术治疗。息肉直径5~10毫米之间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XOC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穿刺并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NAFLD的患者120例,其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7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无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其他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lncRNA EXOC7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 EXOC7表达与临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分析lncRNA EXOC7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和NASH患者的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表达显著增高(P值均<0.05),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提升(F=19.9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EXOC7表达与TG、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5、0.847,P值均<0.001);而与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6、-0.709,P值均<0.001)。lncRNA EXOC7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可信区间:0.599~0.915,P<0.001),敏感度为85.42%,特异度为81.17%。结论 lncRNA EXOC7在NAFLD患者中高表达,并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lncRNA EXOC7可能是NAFLD防治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