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技术在诊断甲状腺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2例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用10mL一次性注射针抽吸甲状腺组织,并行HE涂片染色.光镜检查。同时2例均有石蜡组织切片作进一步检查与比较。结果:2例均镜下涂片内查见大量弥散分布的幼稚淋巴细胞,细胞形态较一致,呈单克隆样增生。核大深染,染色质粗块状、边集.胞浆稀少,涂片报告“考虑为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建议手术活检”。术后组织学检查证实淋巴瘤诊断,并进一步分型:结论:细针穿刺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廉价、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甲状腺淋巴瘤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对该病早期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检测乳腺癌c-erbB-2表达提供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免疫组化方法.方法使用两种进口抗体(A0485,多抗,DAKO公司;3B5+e2-4001,鸡尾酒剂型单抗,Antibody Diagnostic公司),参考HerceptTestTM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及评分标准,检测85例浸润性导管癌(IDC)c-erbB-2表达.结果85例中29例(占34.1%)c-erbB-2表达为++以上;同一肿块的不同区域及淋巴结转移灶c-erbB-2表达在++、+++呈明显一致性;两种抗体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在免疫组化的+和++,但+++的一致性很高;c-erbB-2过度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c-erbB-2弱表达与激素受体双阳性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推荐检测c-erbB-2的免疫组化方法为基于单抗的EnVjsion二步法,结果分析可以结合组织学分级和激素受体表达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级别人子宫内膜癌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寻找高危子宫内膜癌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析32例不同分化子宫内膜癌间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按分化对所有样本分组.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3个(P〈0.001)。根据3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根据分化程度进行分类的相符率为91%.结论:对不同分化级别子宫内膜癌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可以发现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相关的基因: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有助于识别高危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TEN、HIF-1α和NDRG1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Ⅰ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PTEN、HIF-1α和NDRG1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TEN、HIF-1α和NDRG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8%、61.3%、52.4%,与正常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下调和NDRG1过度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和HIF-1α和NDRG1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0.314,P<0.01,r=-0.296,P=0.001),而HIF-1α蛋白与NDRG1的表达正相关(r=0.237,P=0.008).结论 PTEN缺失可能上调HIF-1α和NDRG1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皮下纤维组织细胞瘤反复复发并肺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案要。患女,20岁。6岁时发现头顶部肿块,进行性增大8年,于1998年4月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头顶部)富于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生长活跃,切缘无肿瘤。术后3个月,发生头皮、头颈部复发转移,予手术切除。此后多次局部复发并多处转移(多位于皮下),2002年4月手术时发现已有部分颈部淋巴结受累,同样施以局部切除。2002年8月前X线胸片基本正常,但2002年8月后多次摄X线胸片和胸部CT扫描均提示双肺转移。2004年9月再次入院,查体:左额顶部、右枕部、右耳旁、双颈项部、右手臂、右腋下、左腰部、左臀部可及多个直径约1.0cm的高出于皮面的结节,部分融合,质韧实,表面无溃破、无压痛。头颅MRI检查:右耳旁、右枕部、左额顶部皮下、双侧颈项部软组织内多发结节,考虑肿瘤转移;颅内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和后腹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应用超声造影剂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实验研究已有报道,有关临床应用报道较少。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我们应用新型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PS)研究26例直径<3 cm肾占位性病变的造影灌注时相、变化规律,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探讨SonoVue及CPs在小肾癌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全部为包皮过长或包茎,肿块直径0.4~6cm;基底位于包皮内板2例,局限于龟头3例,侵犯冠状沟近侧1例;3例经活检确诊,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4次尚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4例,包皮环切1例,局部切除1例.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以及放化疗.行包皮环切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前次手术结扎线头的炎症反应,随访至今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随访0.5~8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几乎不发生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活检方法不当易于误诊,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应最大限度保留阴茎外观和功能,但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技术在诊断甲状腺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2例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用10mL一次性注射针抽吸甲状腺组织,并行HE涂片染色,光镜检查。同时2例均有石蜡组织切片作进一步检查与比较。结果:2例均镜下涂片内查见大量弥散分布的幼稚淋巴细胞,细胞形态较一致,呈单克隆样增生,核大深染,染色质粗块状、边集,胞浆稀少,涂片报告"考虑为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建议手术活检"。术后组织学检查证实淋巴瘤诊断,并进一步分型。结论:细针穿刺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廉价、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甲状腺淋巴瘤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对该病早期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前,克隆氏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院1例患者于肾移植术11年后并发克隆氏病,给予病变肠段切除治疗,但最终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上乳腺癌癌周间质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对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行乳腺 MRI 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共31例(所选病例均为单侧单中心发病)。测量乳腺癌病灶与病灶周围组织不同方向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增强率(S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横轴面 DWI 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ADC 值显著低于病灶周围组织;乳腺癌周围组织同一层面不同方向的 ADC 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于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层面,靠近病灶的第1层(范围约5mm)的 ADC 值小于远离它的3个层面(P <0.05);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侧乳腺组织的平均 ADC 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2.496,P =0.000)。横轴面动态增强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SER 显著高于病灶周围组织;但病灶周围组织各层面之间 SER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周围组织同一层面的不同方向的 SER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 动态增强的 SER 及 DWI 成像的 ADC 值对乳腺癌与癌周间质组织的判别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确定乳腺癌范围及手术切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