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76例(良性34例,恶性42例)。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对良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高度揭示恶性梗阻。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特征性CT表现,通过分析胆管形态和临床资料基本能判断梗阻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颗粒剂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影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承气颗粒剂对健康人群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加入大承气颗粒剂钡餐造影技术 ,通过监视器、录像和摄片观察记录造影剂由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空肠排入空回肠、空回肠排入回肠、回肠排入回盲部的时间 ,结肠排出时间以及造影全过程总时间。受试者分三组各 3 0人。一组大承气颗粒剂组 (大承气组 ) ;二组为甘露醇组 ;三组为常规钡餐组。 结果 :大承气组除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的时间与常规钡餐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外 ,余各组小肠的排入时间、结肠排出时间以及造影全过程总时间与常规钡餐组比较P <0 0 5,与甘露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大承气汤颗粒剂具有提高肠道张力、促进其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螺旋CT表现。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7mm。增强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10~15min行延迟期扫描。层厚和间隔为5mm或3mm。结果:29例均显示梗阻处上方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梗阻处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非对称性狭窄或腔内软组织结节形成;与平扫相比,薄层动态增强扫描使上述征象显示更加明确,尤其是病变强化具有特征,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明显增加,因而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胎儿肾发育异常(FRDA)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快速成像序列对11例超声(US)提示FRDA的胎儿进行盆腹部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将MRI表现与产前和产后超声结果对照.结果 MRI诊断结果与产后US一致,MRI和产后US诊断一侧异位肾4例(左侧2例、右侧2例,其中1例产前US诊断为右肾缺如),一侧肾缺如5例(左侧2例、右侧3例,其中1例产前US诊断为左肾发育不全),1例左肾发育不全,1例双肾发育不全(产前US诊断为右肾缺如伴左肾发育不全).结论 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肾的形态和位置,是产前US诊断FRDA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微循环障碍在AP的发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为胰腺是一个血供较丰富的脏器,胰腺的早期炎性改变会明显影响胰腺实质的血液灌注,这种功能学的改变早于形态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超快速成像序列评估正常胎儿肾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35胎肾脏发育正常胎儿的MR资料,测量肾脏长度(RL)、宽度(RW)、厚度(RT)、肾实质厚度(RPT)、肾盂宽度(RPW)和体积(RV),分析上述参数测量的重复性及其与胎龄(GA)的关系。结果 RL、RW、RT、RPT、RPW在2名观察者间、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间、MR与超声两种测量方法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参数测量值在双侧肾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L、RW、RT、RPT、RPW、RV与GA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87、0.86、0.77、0.44、0.90,P均<0.001)。在各参数与GA的回归方程中,RL的确定系数最大(R2=0.90)。结论 MR超快速成像序列用于正常胎儿肾脏检查中具有可行性,可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对肺部肿瘤的近期治疗效果,并阐述CT扫描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部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肺癌23例(25个病灶)和转移瘤11例(17个病灶),起初均经CT引导经皮RFA治疗,随后对所有患者的RFA近期疗效利用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进行了逐例随访与评价。结果在34例的42个病灶中,RFA导致了35个病灶完全坏死,增强CT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近期随访无复发;7个病灶未完全坏死,增强CT表现为残留肿瘤强化,近期随访有进展。本组患者中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RFA对肺肿瘤的治疗具有确切而明显的近期疗效,是一种侵袭性小且安全的方法,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可为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
张湛  许相丰  魏刚 《天津医药》2016,44(8):1022-1025
摘要: 目的 比较宫颈癌磁共振成像 (MRI) 分期与 2009 版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分期的准确度并评估 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 比较 86 例宫颈癌病例 (手术病理分期≥Ⅰb 期) MRI 分期与 FIGO 分期的准确度; 取横断面扩散加权成像(DWI) 呈稍高信号, 图像上短径≥1 cm 的淋巴结为转移淋巴结, 分析其特征并评估 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 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及转移基本特征。 结果 FIGO 分期准确度 80.2% (69/86), MRI 分期准确度 83.7% (72/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度 94.2% (81/86)、 敏感度 73.3% (11/15)、 特异度 98.6% (70/71)、 阳性预测值 91.7% (11/12) 及阴性预测值 94.6% (70/74); 11 例真阳性淋巴结转移以左髂内及左髂总淋巴结为主, 平均短、 长直径比 0.76, 包括 3 例类圆形, 3 例边界不规则形, 4 例巨大融合形, 1 例含中心坏死区。1 例假阳性位于右髂内淋巴结, T2WI/TRA 呈巨大融合形, 薄层扫描显示外形较细碎, 而 T2WI/SAG 则呈长条形。结论 MRI 分期与 FIGO 分期准确度均较高, 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 MRI 能较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许相丰 《医学综述》2004,10(5):317-319
螺旋CT已普遍应用于小肠疾病检查,其作用逐渐被临床重视,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容积采集,能减少运动伪影、降低容积效应及进行薄层重建,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和肿瘤分期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及其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进行双期螺旋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 s和70 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速度2.5 mL/s,观察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两期增强情况,根据CT表现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胰腺期和门脉期正常胰腺和肿瘤组织的CT值差分别为(44±8.0) HU和(20±12) HU,P<0.01.14例小胰腺癌术前认为可切除11例,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胰腺期胰腺与肿瘤密度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小胰腺癌检出和正确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