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目的对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患儿和母亲ABO及Rh血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引起16例(占76.2%),抗-E引起3例(占14.2%),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4.8%),由抗-c引起1例(占4.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应推广孕妇产前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换血仍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例ABO变异型基因c.425 T>C突变对B抗原弱表达的鉴定分析。方法采用凝集法鉴定ABO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ABO亚型基因分型等技术进行基因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先证者红细胞上含弱B抗原,血清中含抗-A抗体;血型基因型为B01,克隆测序等位基因为B305和O01;B305等位基因序列与标准序列相比发现c.425 T>C突变,引起多肽链P.Met 142Thr替换。结论ABO变异型基因c.425 T>C突变产生B305等位基因,引起B抗原弱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ABO变异型血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和瑞安市人民医院ABO血型凝集强度改变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12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查和血型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认标本ABO血型;对已知血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复核;用1% O型、A3亚型和A抗原减弱红细胞调整微柱凝胶法离心方式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并对全部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例标本中A3亚型1例,B(A)型3例,类孟买型3例,ABO抗原减弱5例;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检测敏感度相似,12例标本中只检出2例,检出比例为2/12;选定改良微柱凝胶法的离心方式为900 r/min离心2 min、4 ℃孵育30 min、1 800 r/min离心3 min;用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12例标本,1例不能检出,检出比例为11/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通过改变微柱凝胶血型卡的离心方式、增加孵育时间和孵育温度,提高了检测敏感度,适合ABO变异型血型的筛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筛查中的应用以及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633例疑似HDN患儿进行检测,用经典抗球蛋白法做对照。结果:633例筛查实验微柱凝胶技术阳性率为30.5%,28%为ABO-HDN,2.5%为RH-HDN,其中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阳性率为6.8%,患儿红细胞抗体放散实验阳性率为30.5%(抗A抗体阳性89例,抗B抗体阳性45例,抗AB抗体阳性43例,抗D抗体阳性10例,抗E抗体阳性6例),血清游离抗体鉴定阳性率为13%,而经典抗球蛋白法的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阳性率为3%,患儿红细胞抗体放散实验阳性率为仅为24.7%。结论:在温州地区的HDN以ABO-HDN最为常见,抗体分布特征为抗A抗体〉抗B抗体〉抗AB抗体〉抗D抗体〉抗E抗体。新生儿溶血微柱凝胶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出HDN,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能够检出经典抗球蛋白法所不能检出的阴性标本,是直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阴性孕妇中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Rh阴性孕妇42例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比较贮存式自体输血组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dRBC、Hb、Hct、PLT数量差异,并观察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结果42例妊娠晚期Rh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天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母婴预后良好,认为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治疗中γ-谷氨酰转肽酶与总胆红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出生7天内49例经换血治疗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与总胆红素的检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换血治疗前后γ-谷氨酰转肽酶与总胆红素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结论γ-谷氨酰转肽酶与总胆红素的变化对新生儿换血疗效具有评价依据,γ-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变化对患儿肝胆方面的病理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水平及与婴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194例Rh(D)阴性孕妇的妊娠、分娩及其IgG抗-D效价。结果 194例Rh(D)阴性孕妇中有19例产生了抗-D抗体,IgG抗体效价从1∶2-1∶2048不等,其中妊娠≤2胎次9例,抗-D效价从1∶2-1∶128,妊娠≥3胎次7例(其中3例孕妇未在本院生产,故未统计在内)。抗-D效价从1∶128-1∶2048。其中有1例曾输过血的孕妇第1胎产生了抗-D。结论对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的检测,根据抗体效价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Rh(D)阴性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妊娠晚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在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中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60例Rh(D)阴性孕妇将其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40例和未自体输血组20例,比较贮存式自体输血组孕妇采血前后及两组分娩前后3dRBC、Hb、Hct、Plt数量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并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40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两组分娩前后3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回输后Hb与采血前比较差异虽有显著性(P〈0.05),但也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对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是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佩佩  裘晓乐  徐克 《检验医学》2010,25(11):858-860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在细菌感染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6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并与病毒感染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5.0μg/L和90.0 mg/L;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中位数分别为1.8μg/L和55.3 mg/L;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以PC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特异性为85.3%(29/34);以CRP〉8 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特异性为73.5%(25/34)。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5例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其中5例CML患者同时取骨髓直接涂片检测,5例CML患者同时取外周血浓缩单个核细胞直接涂片检测。以5例非CML患者骨髓培养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15例患者骨髓标本成功培养10例,染色体分析检测到Ph1染色体8例。15例患者骨髓培养细胞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骨髓直接涂片FISH检测,结果阳性4例。5例CML患者同时做血标本浓缩单个核细胞FISH检测阳性2例。5例非CML患者FISH结果均阴性。结论FISH技术能直接原位检测间期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且快速、可靠、成功率高,是诊断和监测CML的一项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