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应用神经节苷脂对损伤脊髓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各30只。模型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制备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柱。神经节苷脂组在脊髓损伤前30min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0.5mg/250g,1次/d,连续7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3组自主排尿、排便时间;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3、7d行Basso-Beas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抓力试验,术后7d行足底印试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术后7d每组处死4只大鼠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形态改变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神经节苷脂组术后出现双下肢瘫痪,不能自主排尿、排便,模型组术后7d可自主排尿、排便,神经节苷脂组术后3d可自主排尿、排便;模型组术后1、3、7d时BBB评分[(0.60±0.27)、(2.60±0.57)、(7.40±2.07)分],斜板试验角度[(24.00±2.09)°、(34.00±2.09)°、(48.00±2.85)°]均低于假手术组[(19.80±1.09)分、(66.00±2.09)°](P0.05);神经节苷脂组术后3、7d时BBB评分[(5.60±0.67)、(15.40±2.30)分]、斜板试验角度[(41.00±2.09)°、(63.00±2.85)°]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术后7d有不协调的脚趾拖动,神经节苷脂组术后7d后肢行走协调,少有脚趾拖动;假手术组尼氏染色脊髓神经元细胞体饱满,尼氏体分布均匀;模型组脊髓中可见空洞形成,胞体消失,尼氏体模糊;神经节苷脂组脊髓神经元多数胞体清晰,尼氏体显示较均匀;术后7d,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脊髓组织TNF-α(43.20±3.30、22.40±2.35)、caspase-3(3.26±0.47、1.88±0.1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7.28±0.84、1.08±0.06)(P0.05),且模型组高于神经节苷脂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1月以来,利用对侧健肢不含下肢主要血管(胫前、胫后血管)的带蒂组织瓣修复创面并用外固定架固定,对21例严重的下肢组织缺损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骨折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应用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 2 0 0例 ,其中 190例得到随访 ,对 19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对使用外固定架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4 6例 ,女 4 4例 ,最大年龄 6 4岁 ,最小年龄 11岁 ,平均 34岁 ;交通事故伤 112例 ,坠落伤 2 4例 ,枪弹伤 11例 ,其它伤 4 3例。按骨折部位分 :胫骨骨折12 4例、股骨骨折 4 5例、肱骨骨折 2 1例 ,其中 34例有不同程度骨感染和软组织缺损。1 2 治疗方法 分三种 :①透视下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处固定。②不易复位骨折 ,小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NT/A)在佐剂关节炎模型中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相关物质在脊神经节及脊髓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0.1 ml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关节炎形成后随机分为3组:BoNT组(n=10):关节腔内注射Botox/A 0.02 IU/5μl;NS组(n=10):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Sham组(n=10):非关节炎模型组.5d后检测疼痛行为学、力量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神经节钠离子通道1.8(Nav1.8)、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的表达.结果 肉眼步态分析显示大鼠关节炎引起的严重的步态异常,BoNT治疗组改善了40% (P <0.05);治疗组大鼠右足热痛阈升高(P<0.05);脊神经节Nav1.8高表达;脊髓NR2B表达降低.结论 通过关节腔内注射Botox/A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关节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骨科创面感染病原学特征,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244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离培养病原菌并鉴定。结果 244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四肢、躯干、头颈感染患者206、25、13例,分别占84.43%、10.25%和5.33%。创伤、切口、坏疽、溃疡、伤口、脓液、血液、褥疮引发的患者感染171、33、19、12、5、2和2例,分别占70.08%、13.52%、7.79%、4.92%、2.05%、0.82%和0.82%。共分离103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4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他G-分别占15.53%、12.62%、8.74%、5.83%、2.91%、2.91%、1.94%和6.80%;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其他G+分别占14.56%、10.68%、3.88%、2.91%、1.94%、0.97%、0.97%和2.91%;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94%、0.97%和0.97%;小儿、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41.38%、35.00%、28.57%、28.85%和56.98%;15例学生患者、127例工人及农民患者、27例办公室人员患者、64例服务业人员患者、11例其他职业患者感染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26.67%、56.69%、22.22%、29.69%和18.18%。结论骨科创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免疫力低的患者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注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后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VEGF,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pcDNA3.1(+)-VEGF组:于背部皮肤皮下多点注射pcDNA3.1(+)-VEGF 30 μg/100μl;VEGF组:多点注射VEGF蛋白100 ng/100μl;生理盐水(NS)组:注射生理盐水100μl,注射2d后在其背部形成7 cm×3 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48 h后按原设计掀起皮瓣并原位缝合.术后10 d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计算成活面积百分比,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pcDNA3.1(+)-VEGF组为(79.1±3.5)%,VEGF组为(62.2±2.7)%,NS组为(59.9±3.1)%,pcDNA3.1(+)-VEGF组皮瓣成活面积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皮下注射pcDNA3.1(+ )-VEGF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比单纯注射VEGF蛋白更能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Computer aid Surgery Navigation System(CASNS)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首先在股骨大粗隆下5cm处钻一小孔以固定肢体追踪器,固定必须十分牢固可靠,不能有任何活动.否则会影响手术的准确性.其次计算机取图.在取图前应使定位装置完全能追踪到C形臂靶罩及肢体追踪器,在导行器引导下.可顺利地进行空心钉导针的置入,完成内固定。结果:在导针置入过程中,每次都可在导航屏幕上保留多个虚拟的图像,用于手术步骤的参考和对比。术中,追踪器应完全并十分牢固地固定于患者的骨骼上.在取图时不允许有少量晃动.否则将影响导航的精确度.甚至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术后必须常规X线片复查内固定情况。结论:本组8例均为男性患者.均在导航下完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均较顺利.整个过程.平均使用X线片时间为15~20s,导针置入均较理想.追踪器跟踪定位后.手术时间为15~25min:导航系统改革了手术方式.过去常规复杂的手术过程被取代.切口小、痛苦小.基本不出血.减小感染的机会.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盐硫酸氨基葡萄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血液IL-6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在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阳性对照组:通过给大鼠左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治疗组:左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后第2d开始每日灌胃剂量2ml生理盐水含硫酸氨基葡萄糖100mg/kg连续28d;阴性对照组:左足跖部皮下注射0.1ml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2ml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0d、12d、15d、17d、19d、21d、28d检测大鼠右足热痛阈。28d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液IL-6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右足热痛阈升高,血液IL-6表达降低。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6等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骨科创面感染病原学特征,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244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离培养病原菌并鉴定。结果 244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四肢、躯干、头颈感染患者206、25、13例,分别占84.43%、10.25%和5.33%。创伤、切口、坏疽、溃疡、伤口、脓液、血液、褥疮引发的患者感染171、33、19、12、5、2和2例,分别占70.08%、13.52%、7.79%、4.92%、2.05%、0.82%和0.82%。共分离103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4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他G-分别占15.53%、12.62%、8.74%、5.83%、2.91%、2.91%、1.94%和6.80%;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其他G+分别占14.56%、10.68%、3.88%、2.91%、1.94%、0.97%、0.97%和2.91%;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94%、0.97%和0.97%;小儿、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41.38%、35.00%、28.57%、28.85%和56.98%;15例学生患者、127例工人及农民患者、27例办公室人员患者、64例服务业人员患者、11例其他职业患者感染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26.67%、56.69%、22.22%、29.69%和18.18%。结论骨科创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免疫力低的患者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酸氨基葡萄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及脊髓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在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阳性对照组:通过给大鼠左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治疗组:左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后第2d开始每日灌胃剂量2ml生理盐水含硫酸氨基葡萄糖100mg/kg连续28d,阴性对照组:左足跖部皮下注射0.1ml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2ml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0、12、15、17、19、21、28d检测大鼠右足热痛阈。28d后处死大鼠检测脊髓NR2B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右足热痛阈升高,脊髓NR2B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