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Zn、Fe、Cu、Mg 4种元素在乙型肝炎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含量情况以及其在不同中医证候间的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5例,测定入组患者血清Zn、Fe、Cu、Mg的含量水平,收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者按照辨证标准进行分组,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Zn、Mg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气郁结证及湿热蕴结证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多发证侯,血清Zn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水湿内阻证组显著低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 血清Zn、Mg含量随着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动态监测两者水平对于判断该病的病情轻重程度及转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血清Zn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候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威伐光照射联合云南白药散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符合条件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光疗组、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清创换药,光疗组、药物组和联合组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威伐光照射,云南白药散外敷和威伐光照射加云南白药散外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渗出、疼痛程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和溃疡面积的变化,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00%,优于光疗组的66.67%和对照组的43.48%(P<0.05),与药物组(70.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除渗出情况积分与光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外,联合组的各项积分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威伐光照射联合云南白药散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辨识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指导对慢性HBV携带者的预防治疗。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和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接诊的156例慢性HBV携带者通过量表计算标准分后确定该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体质分布中以平和质占主要,占68.6%;其次是肾虚质,占12.8%;气郁质占5.8%;气虚质占3.2%;阳虚及血瘀质均占2.6%,湿热质及特禀质均占1.9%,痰湿质只有1人,占0.6%。本临床资料中未采集到阴虚质,故仅有9个体质分布。慢性HBV携带者不同体质类型组HBV-DNA定量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以平和质、肾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为阳虚、血瘀、湿热及特禀质、痰湿质;但体质分布与HBV-DNA定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CHB)、乙肝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中铁、镁、铜、锌(Fe3+、Mg2+、Cu2+、Zn2+)的含量变化。方法:用比色法检测88例CHB、LC和HCC患者血清Fe3+、Mg2+、Cu2+、Zn2+水平。结果:LC和CHB患者的Fe3+分别较HCC患者明显升高(P〈0.01),HCC组Cu2+分别高于前两者(P〈0.01或=0.069)。Logistic回归显示在CHB和LC血清铁和铜升高可能有致肝癌的风险。结论:检测血清Fe3+和Cu2+有助于预测肝癌的发病风险,应对CHB和LC阶段异常的铁和铜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乙型慢重肝)患者发病各期的中医病理变化,探讨病因病机及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动态性观察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乙型慢重肝患者病程第1、3、5、8周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出现频数和频率并加以分析。结果:乙型慢重肝病程第1、3、5、8周出现频数大于50%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有乏力、食欲减退、小便黄如浓茶、身目黄染(黄色鲜明或晦暗)、腹胀等28个中医症状体征,舌红、舌下脉增粗或迂曲、苔厚、苔腻、苔黄、苔白等6种舌象,数、滑、弦、实、细、沉等6种脉象,它们频率不同地分布在各个时期。结论:乙型慢重肝的病因是湿热、疫毒、热毒、血瘀、本虚。病机为热毒夹湿,与血瘀相搏,耗伤人体气阴,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继之,正虚邪恋,血瘀加重,水饮、痰浊内生;后期,热退正虚,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保肝护脑液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52例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药口服结合灌肠,对照组予以乳果糖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神志、血氨、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及观察不良反应,并记录患者转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转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氨、PT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截至2020年2月1日收治的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四诊资料,其中1例高龄患者是危重患者,这一点与其他地区表现一致,而其余4例病情相对较轻,其病机特点是湿热并重,未表现为风寒湿。这5例患者初期均未表现风寒征象,临床仍以湿邪缠绵难愈,病势迁延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舌脉象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理病机和证候演变过程及其规律。方法分析10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病程第1、3、5、8周)舌脉象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各病程舌、脉象出现频数大于50%的是:舌质红、舌下脉络增粗或迂曲、舌苔厚、舌苔腻、舌苔黄、舌苔白6种舌象;脉数、脉滑、脉弦、脉实、脉细、脉沉6种脉象。它们频率不同地出现在病程第1、3、5、8周。其中,病程第1周舌象出现频数大于50%的为:舌质红、舌苔黄、舌苔厚、舌苔腻;第3周同第1周;第5周较第1、3周增加了舌下脉络增粗或迂曲;第8周较第5周增加了舌苔白,减少了舌质红、舌苔黄、舌苔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程第1、3、5和8周出现频数大于50%的脉象分别为:第1周,脉数、脉弦、脉实;第3周在第1周基础上增加脉滑;第5周,脉弦、脉数;第8周,脉弦、脉细、脉沉。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是湿热→湿热夹毒→瘀毒→正虚血瘀。  相似文献   
9.
少阳气机郁滞为肝癌核心病机,贯穿肝癌发病及进展的全过程,因此从少阳入手,以调畅少阳枢机为基本治疗原则,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之效,为肝癌治疗之根本大法。用药上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进行灵活加减,可使得气机畅、三焦通、湿热清、瘀血去,正气来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截至2020年2月1日收治的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四诊资料,其中1例高龄患者是危重患者,这一点与其他地区表现一致,而其余4例病情相对较轻,其病机特点是湿热并重,未表现为风寒湿。这5例患者初期均未表现风寒征象,临床仍以湿邪缠绵难愈,病势迁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