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索简易标准化病人在儿科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培养10例简易标准化病人.选择重庆医科大学护理本科122名实习学生为教学对象,按操作考核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配对分组,奇数序号者作为传统教学组,偶数序号者作为SSP教学组,每组61名.对2组实习护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SSP教学法进行儿科基础护理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操作考核、问卷调查以及对考评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3种方式来评判教学效果.结果 SSP教学组洗脸、体温测量、呼吸测量、脉搏测量四项基础护理操作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同时,SSP教学组四项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后较培训前提高的分数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SSP组实习护生认为SSP教学法在教学具有吸引力、教学富有启发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促进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加深知识理解记忆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考评老师也认为SSP教学组实习护生较传统教学组操作更规范、动作更熟练、沟通更有效.结论 (1)传统教学法和SSP教学法对提高实习护生儿科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均有效.(2)在儿科基础护理教学中采用SSP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效果更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病人对优质护理的真实性感受,进一步扎实推进优质护理的开展,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不同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11名住院病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两大主题: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通过病人真实性的感受,发现存在的问题。[结论]住院病人的满意程度较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明显提高,但还存在问题;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ISIs)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资料收集表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患儿ISIs情况进行前瞻性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333例患儿纳入本调查,其中63例患儿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开奶时间)不同分为<24 h组(n=15)和24~72 h组(n=14)。采集患儿住院第2周和第4周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分析粪便样本的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结果 菌群结果显示,生后第2周和第4周2组间Chao指数(反映菌群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反映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组成分析中,生后第2周和第4周2组间主要菌群在门、属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FAs比较显示,开奶时间<24 h组第4周丙酸高于24~72 h组(P<0.05),而2组SCFAs总量及其他各SCFA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早开始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无影响,但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可以使代谢产物丙酸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的专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及自评式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比较不同组问护士的专业能力.结果 基础护理技能单项得分(2.47±0.57)分,新生儿重症护理技能(1.49±0.80)分,新生儿外科护理技能(0.76±0.51)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内外科护士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儿科病房护士得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职称的晋升及学历的提高,各项得分也明显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得分高于其他类别医院,三甲医院高于其他级别医院.结论 新生儿种护士重症护理技能及外科护理技能较为缺乏,专科护士培训班是提升专业技能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联合的质量改进项目对孕周小于34周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NICU收治的142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全院护士长和护士对院级护理技能质量管理的认可程度,并收集其对技能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护理技能质量管理。方法自行设计半结构式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形式对全院护士长和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护士长调查问卷发放102份,回收102份,有效率100%;护士调查问卷发放1129份,回收719份,有效率63.68%。护士长和护士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护士长认为61.76%的护士基础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一般,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仅44.78%护士认为自身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80.39%护士长和69.54%护士认为技能组的工作对自身/科室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有促进作用。全体护士长均表示愿意接受技能组的临床检查,并选派护士参加技能组培训;63.28%护士愿意接受临床检查,61.47%护士愿意参加技能组的培训。护士长和护士选择的最佳检查方式是事先通知时间和内容,最佳检查对象应按每个层级进行个别抽查,最佳培训方式均是先培训各科室技能组长,然后由院级技能骨干和科室技能组长相互配合,采取视频教学与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到各科室进行培训。78.43%护士长希望技能组每季度质量检查1次,而护士的选择比较分散。检查方法:78.43%护士长选择情景模拟的检查方法,64.67%护士选择现场操作技能的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反馈方式:45.10%护士长选择护理管理系统录入,43.25%护士选择书面总结检查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不在全院公开。76.47%护士长和66.48%护士认为检查结果和个人进阶相关联能够促进个人护理技能的提高。结论护士对自我护理操作技能评价过高,院级技能组质量管理得到普遍认可,技能组质控人员质量评估能力有待提高,检查结果与个人进阶挂钩对提升个人护理操作技能有促进作用,院级技能组年度计划的制定应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该中心于2019年启动新生儿双向转诊工作,旨在构建新生儿双向转诊的规章流程,为新生儿双向转诊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 制订新生儿双向转诊制度、流程,拟定适合转诊患儿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具体流程,保障患儿转诊中和转诊后的安全及后续同质化治疗.结果 建立了有效的新生儿双向转诊流程,以"下转"流程为例,2019年5-12月该中心共计完成57例患儿的双向转诊(下转),出院诊断排名前3位的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交接安全率100.00%,治愈率96.49%,家属满意度99.81%.结论 推行新生儿双向转诊(下转)工作可以提高转诊双方医院的救治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促进患儿更好地康复,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积极肠外营养支持方案(高初始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在胎龄<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剂量不同,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生后24小时内入院、胎龄<34周138例早产儿随机分2组。积极肠外营养组69例,氨基酸自2.5 g/(kg·d)始,逐日增加1.0 g/(kg·d),达4 g/(kg·d)并维持;脂肪乳自2.0 g/(kg·d)始,逐日增加0.5~1.0 g/(kg·d),达3.5 g/(kg·d)并维持。常规肠外营养组69例,氨基酸自2 g/(kg·d)始,逐日增加0.5 g/(kg·d),总量不超过4 g/(kg·d)。脂肪乳自1 g/(kg·d)始,总量不超过3 g/(kg·d)并维持。同时实施常规的其他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案。结果积极肠外营养组早产儿生后第1、2、3周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日龄短于常规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肠外营养组乳糖不耐受和呼吸暂停比例低于常规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仅血尿素氮水平在生后24小时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在第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肠外营养组低于常规肠外营养组。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同时给予高剂量氨基酸与脂肪乳的积极肠外营养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肠外营养使用时间并促进近期体质量增长,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