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CT血管造影(简称CTA)是指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CT对包括靶血管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最终使靶血管立体显示的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丰台区长辛店地区老年人膝原发性关节炎患病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调查长辛店城乡部分地区长期居住、具有本地户口、年龄在60岁以上的居民1507名.全部采取问卷调查、骨科基本查体和双膝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检查方式进行,根据问卷内容确实有临床症状,且放射学X射线片显示Kellgren & Lawrence分级≥Ⅱ级的,排除继发性骨关节炎后,可以确诊膝原发性骨关节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患病率为38.1%,男性25.6%,女性43.9%;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体质指数≥25 kg/m2,患病率明显增高;寒冷潮湿环境中患病率升高.结论 女性、年龄、体质指数及寒冷潮湿环境是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主要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rate,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knee primary osteoarthritis in the elderly in the urban and rural of Changxin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Methods The 1507 people aged 60 years and over living in Changxindian area for a long time were investigated from June 2006 to March 2008. The unifi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general state of health, present history,past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etc, was carried out and all subjects were given normotopia and lateral position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in both knees. After exclusions of other etiological factors, some of them were finally diagnosed as idiopathic osteoarthritis of knee if they had clinical symptoms and a radiographic grade above Kellgren & Lawrence Ⅱ grade. The underling influence factors were explored by means of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851 o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266 men and 585 women) with the average age of 67. 9 years. The average morbidity rate was 38. 1% (male 25.6%and female 43.9%) and higher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BMI. People living in cold-moist circumstance had a higher rate. Conclusions Age, female,obesity and cold-moist circumstance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 68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吗啡+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肾上腺素),对照组34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48h内均经静脉应用镇痛泵。比较2组术后6,24,48,72h静息及术后24、48h活动时VAS评分、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24,48,72h静息VAS评分及术后24,48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术后第2,3天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可有效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术前增强扫描在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及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期间诊断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将术前增强CT影像学特点与术后淋巴结病理分期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5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5%,CT结果显示72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占60.0%。CT检查淋巴结肿大结果:48例无淋巴结肿大,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2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同时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直径3cm,尤其是7cm,淋巴结最小直径1cm,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 CT通过诊断淋巴结大小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误差。肿瘤直径3cm,尤其是7cm,淋巴结最小直径1cm,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组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1761例结石标本,包括男性1140例,女性621例,年龄7个月~93岁,上尿路结石1626例,下尿路结石135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结石成分,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及结石位置上的差异。结果 男性高发;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该年龄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0%以上;一水草酸钙检出率最高为75.87%,其次为碳酸磷灰石45.26%;单纯型结石761例(43.21%),混合型结石1000例(56.79%)。结论 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混合结石多于单纯结石,给予个体化生活指导建议有利于本地泌尿系结石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 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5例;年龄19 ~74岁,平均40岁;损伤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6例,C6.7 4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5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5例;同时伴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0例,D级2例.19例骨折脱位处无椎间盘突出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绞锁复位的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未复位者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1例C6.7骨折脱位者C6.7椎间盘突出并且位于上位椎体后侧,行C6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获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4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除完全脊髓损伤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损伤均至少有1级以上恢复:5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D级1例,10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E级4例,2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后前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类型、颅骨牵引复位与否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崔娜  王小刚  董磊 《西部医学》2022,34(8):1230-123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与实时剪切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0例(201个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差异,及评估稳定性斑块的价值。1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53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77例(无脑梗死组),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H-IVU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水平,同时分析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易损性斑块VH-IVUS评分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低于稳定性斑块(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稳定性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5。脑梗死组TG、LDL-C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VH-IVUS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822。结论 VH-IVUS与SWE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方面有较好的价值,其中SWE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骨水泥是在生物活性骨水泥中承载抗肿瘤药物改性后的新型骨水泥,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药物缓释,骨长入功能在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在局部形成长时间、高浓度的抗肿瘤环境,有效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体内蓄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现将抗肿瘤骨水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