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利用心肌分层应变及心肌做功技术对长期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研究,评估其在长期腹膜透析下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长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且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尿毒症患者14例,测量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利用二维斑点追踪及心肌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GLS)及内膜层、肌层和心外膜层3层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LS),并结合血压得出左心室心肌整体做功参数,共同评估左心室心肌功能,随访5年并比较腹膜透析5年前后相关数据变化。结果: 规律腹膜透析5年后,尿毒症患者LVEF改变无统计学差异;GLS在四腔心切面明显减低(P=0.018),并从心内膜减低至心外膜(LS心内膜层 P=0.029,LS肌层 P=0.017,LS心外膜层 P=0.004);心肌整体做功参数以整体无用功(GWW)升高为主(P=0.048),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指数(GWI)及整体做功效率(GWE)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长期规律腹膜透析5年的尿毒症患者,其左心室整体心肌功能尚保持稳定,但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后间隔和侧壁的各层心肌,心肌做功以GWW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苏州市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分布,为提高院外急救水平、更好的配置急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苏州市急救中心提取2018年院外急救患者病历资料和前五年的出车量数据,进行出车量和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外急救出车辆在五年间增长了近2倍,院外急救患者男女比为1.44:1,年龄集中在25~44岁年龄段的青年人群,院外急救一年中的需求高峰在7~8月和12月一次年1月,一天中的需求高峰时段为8:00~8:59和20:00~20:59,年度疾病谱前3位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院外急救的需求量在每日、每月和疾病谱的分布有相对明显的规律,急救中心和有关部门可以此为依据,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降低回车率,提升院外急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实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大量肺泡塌陷是ARDS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如何使得塌陷肺泡复张是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疾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选择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中心登记并进行治疗的肺结核病患36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板式组合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其疗效,重点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表现、疗效和毒副反应,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3.89%(169/180);对照组为84.44%(152/180),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率为5.56%(10/180),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率为6.11%(11/180),经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病患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术后脱机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是术后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主要原因,常出现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耐受性,能产生呼吸末正压效应,冲刷鼻咽部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量等临床应用优势,其在术后脱机患者的氧气支持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胸外科、腹部外科等不同手术后脱机患者群体中产生的不同疗效还需要更多研究证据支持。本文就HFNC在预防术后脱机患者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严重感染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尽管目前针对严重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很大进展,治疗效果有较大提高,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然维持在38%~46%[1].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发生紊乱[2],此时微循环功能障碍与预后相关,死亡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更加严重且不易纠正[3-5].因此,改善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严重感染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重症感染是全身性感染导致的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重症感染起病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循环的监测,参考生物标志物,不但有助于指导重症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生素的选择,并且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重症感染治疗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感染部位引流的同时,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进行早期目标导向的积极液体复苏,并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调整心脏功能,以改善和维持组织灌注,保护其他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以顽固性低氧为表现的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综合征,肺不均一性是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传统观点认为,保留ARDS患者自主呼吸有助于改善全身氧合。但是近年来发现,对于重度ARDS患者,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会加重肺损伤,过强的自主呼吸会导致重度ARDS患者跨肺压升高、肺内气体摆动、肺水肿加重以及人机不同步,引起患者肺内炎症加重,氧合功能恶化,最终影响患者预后,增加病死率。本文就自主呼吸对重度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路径护理及营养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烧伤患者,将3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19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路径护理和营养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重症烧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症烧伤患者护理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氮平衡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实施路径护理及营养护理能够使其营养状态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