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艳春  王吉波 《山东医药》2003,43(28):13-15
目的 探讨 Fas、Fas配体 (Fasl)及 Bcl- 2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与 PSS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0例 PSS患者及 10例正常人组织唇腺中 Fas、Fasl及 Bcl- 2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组织细胞定位。结果  PSS患者唇腺组织腺泡上皮细胞 (AEC)和导管上皮细胞(DEC)中 ,Fas/ Fasl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 ;Bcl- 2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SS组 AEC、DEC及浸润单核细胞(IMC)中 ,Fas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三者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Fasl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 DEC与IMC均显著高于 AEC(P<0 .0 5 ) ;Bcl- 2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比 :IMC显著高于 AEC和 DEC(P<0 .0 5 )。结论 PSS患者唇腺上皮细胞 Fas、Fasl表达增加及 Bcl- 2表达减少可能是 PSS患者唾液腺破坏的原因之一 ;Fas、Fasl和 Bcl- 2在 IMC中异常表达也为 PSS患者唾液腺破坏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7年确诊的26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AASV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26例病例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62(18~80)岁,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占69.2%)。cANCA阳性7例,均识别PR3;pANCA阳性18例,均识别MPO;1例ANCA阴性。10例行病理检查,5例有典型的血管炎表现,如小血管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坏死性肉芽肿等。以肾、肺受累最为常见,受累率分别为88.5%和73.1%。80.8%有发热、乏力、纳差、消瘦等全身症状,并且是最常见的首发表现。多数病人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升高、血沉(ESR)快、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RF)阳性等实验室表现。92.3%病例入院前误诊,误诊的疾病多种多样。多数患者接受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AASV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复杂多样,首发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ANCA检测及病理活检有利于本病早期诊断。联合免疫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94年1月以来,我们用普乐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梗塞后心绞痛30例,结果显效20.69%,好转72.41%,总有效率93.10%。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1979年WHO制订的心绞痛标准共选50个病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2—74岁,平均58±4岁;其中初发心绞痛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24例,自发性心绞痛17例,梗塞后心绞痛4例。 2 治疗方法和观察方法 2.1 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普乐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别用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U及德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酯ISMO′20进行治疗,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按1979年WHO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48~75)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N20mg,每日三次,口服14天为一疗程;B组20例,应用单硝酸异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斑狼疮误诊为血液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斑狼疮(SLE)常侵犯多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如以血液系统统损害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血液病,本文收集本院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初诊为血液病而收治的SLE48例,现从该病血液学表现及误诊原因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避免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22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60岁以上居多。有多系统、器官受累,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接受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进行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有助于AASV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深对以严重骨骼肌损伤(肌痛肌无力、肌酶增高)为首发或突出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总结5例以严重骨骼肌损伤为首发或突出表现的P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肌电图和(或)肌肉病理符合或基本符合多发性肌炎(PM)的诊断标准,同时存在高血压、低血钾、高尿钾、碱血症,肾上腺CT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腺瘤,确诊为PA。均经手术切除腺瘤,肌痛肌无力很快缓解,血钾、血清肌酸激酶(CK)、血压恢复正常。随诊4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迹象。结论诊断PM应慎重,若临床上出现该病无法解释的其他情况,应积极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8.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51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中60岁以上者占72.5%.cANCA阳性8例,均识别PR3;pANCA阳性41例,均识别MPO;2例ANCA阴性.20例行组织病理检查,12例有典型的血管炎表现.肾、肺受累率分别为94.1%和72.5%.80.4%患者首发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消瘦等全身症状.全部病人血沉快、C反应蛋白高,多数病人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等.多数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AASV好发于老年男性.ANCA检测及组织病理可助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跖趾关节,调查跖趾关节滑膜炎在早期RA中的发病率及病变特点,并与临床检查结果相比较。方法对连续57例病史<1年的RA患者在入院当天进行跖趾关节体格检查,记录关节有无肿胀、触痛,前足挤压试验阳性情况。同日进行跖趾关节的超声检查,记录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血流情况。以超声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跖趾关节的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一对一比较。结果 29例患者主诉有足趾痛和(或)行走时前脚掌疼痛症状(占50.9%)。体格检查发现85个跖趾关节肿/痛阳性(阳性率14.9%),45只足前足挤压试验阳性(阳性率39.5%)。对照组超声检查未发现有跖趾关节滑膜炎。RA组中有45例患者(占78.9%)超声检查发现87只足至少1个跖趾关节有滑膜炎。全部570个跖趾关节中共287个发现有滑膜炎(阳性率50.4%),以第2跖趾关节滑膜炎阳性率最高,其次为第3跖趾关节。23个关节增生的滑膜内可检测到血流信号(占有滑膜增生关节的9.8%)。查体肿/痛关节阳性诊断跖趾关节滑膜炎与超声检查诊断滑膜炎的Kappa值为0.134,二者一致性较低。以超声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关节肿/痛、挤压试验检测跖趾关节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2、0.92、0.73、0.54、2.66、0.85和0.51、0.96、0.98、0.38、13.66、0.51。结论跖趾关节是早期RA较易累及的关节,临床检查虽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不够敏感,超声在检测跖趾关节滑膜炎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报道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7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患者,其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医师对AASV缺乏认识及警惕,没有详细系统地询问病史及既往史,患者首发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开展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蛋白酶3抗体检测,提高对AASV的认识及警惕性,有助于AASV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