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NSCLC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VEGF及MMP-9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SCLC中HIF-1α、VEGF及MMP-9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低分化NSCLC中hIF-1α、VEGF及MMP-9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P<0.05);Ⅲ~Ⅳ期的NSCLC中hIF-1α、VEGF及MMP-9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hIF-1α、VEGF及MMP-9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0.05);而NSCLC中HIF-1α、VEGF及MMP-9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NSCLC中hIF-1α、VEGF及MMP-9阳性表达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VEGF及MMP-9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病情的发生发展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NSCLC的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细胞PC14/B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PC14/B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3个浓度实验组(厄洛替尼,1,5,25μmol·L^(-1)),噻唑蓝法和迁移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附素、波形蛋白的表达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0.75±0.09)比较,小中大3个浓度实验组均能显著抑制PC14/B细胞活力,比值分别为(0.63±0.06),(0.52±0.04),(0.38±0.03)。与对照组比较,3个浓度实验组均能显著降低侵袭力,上调E-钙黏附素表达,下调MMP2、MMP9及波形蛋白表达,并降低AKT磷酸化水平。结论厄洛替尼能显著的抑制PC14/B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下调MMPs表达、抑制EMT生成及降低AKT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放松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成2组,其中41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41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放松疗法的患者为观察组。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较单一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有更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lncRNA01296 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TE-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 月至2018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并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及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TE-1 及TE-2。用qPCR检测癌组织及ECA109、TE-1 及TE-2 细胞中lncRNA01296、小核核糖核蛋白A(SNRPA)及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水平。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食管癌细胞系及相应对照细胞系,分别分为干扰1组、干扰2组及对照组,WB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SNRPA 及NGF 蛋白的表达水平,MTS 实验检测转染后TE-2 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TE-2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lncRNA01296、SNRPA及NGF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均P<0.01),且lncRNA01296、SNRPA及NGF mRNA在低分化的TE-2细胞中表达高于其他癌细胞(均P<0.05)。干扰1组和干扰2组lncRNA01296、N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SNRPA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扰1组和干扰2 组SNRPA及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敲减48、72 h后,干扰1组及干扰2组TE-2细胞相对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干扰1组及干扰2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72.0±6.3)、(36.6±4.3)及(33.9±3.7)个,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5.2±9.9)、(47.5±8.1)及(43.8±6.5)个,干扰1 组及干扰2 组侵袭及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lncRNA01296可通过上调SNRPA表达促进NGF介导的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临床食管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筛查指导下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近期收治的62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理状况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个体疗法组(n =31)和团体疗法组(n =31),个体疗法组以个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 周,团体疗法组以团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及自尊水平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均有所降低,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个体疗法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自尊自评量表得分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团体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结论心理筛查指导下的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个体疗法,且对患者自尊心的提升效果也优于个体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抑制泛素1(UBQLN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UBQLN1在乳腺癌T47D、BT549、MDA-MB-231、MCF7细胞中相对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蛋白表达;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干扰UBQLN1表达的siRNA(UBQLN1-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同时转染阴性对照组(NC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UBQLN1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UBQLN1-siRNA转染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及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UBQLN1-siRNA转染48 h的细胞凋亡率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促凋亡蛋白p53和抑凋亡蛋白Survivin、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STAT3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 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MCF-10A细胞比较,UBQLN1在T47D、BT549、MDA-MB-231、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NC组比较,UBQLN1-siRNA组UBQLN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Survivin、MMP-2、MMP-9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三组间STAT3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乳腺癌细胞中UBQLN1基因表达可降低乳腺癌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STAT3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靶向调控微小RNA-206(miR-206)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TA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TAM耐药株MCF-7/TAM的MALAT1水平;脂质体法向MCF-7/TAM细胞转染3条靶向MALAT1的小干扰RNA(si-MALAT1),经QPCR筛选干扰效果最佳的si-MALAT1片段进行后续实验。将MCF-7/TAM细胞分为转染si-MALAT1片段的干扰组、转染无关序列的阴性对照(NC)组和未转染的空白对照(Blank)组,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5μg/ml TAM处理后的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对miR-206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MCF-7/TAM细胞的MALAT1水平高于其亲本MCF-7细胞(P<0.05)。与Blank组和NC组相比,干扰组的MALAT1水平降低至0.372±0.045(P<0.05)。干扰组MCF-7/TAM细胞转染48、72 h的增殖活力低于Blank组和NC组(P<0.05);干扰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8.399±2.032)%和(296.367±10.118)个,低于Blank组的(69.674±4.337)%和(463.062±18.159)个及NC组的(67.526±3.185)%和(472.675±20.941)个(P<0.05);与Blank组和NC组相比,干扰组的MMP-2和MMP-9水平均降低(P<0.05)。Blank组和NC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206 mimics能抑制MALAT1野生型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对突变型无影响(P>0.05)。结论MALAT1在乳腺癌TAM耐药株中表达升高,而下调MALAT1水平可增加耐药株的TAM敏感性并抑制侵袭和迁移,可能通过靶向miR-206来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全脑放疗后认知功能变化,探讨全脑放疗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颅内转移灶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全脑放疗脑转移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颅内病灶主要部位分为A1组(31例,小脑、脑干)、A2组(57例,额叶、颞叶),在放疗前1周、放疗后1~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汇流畅性试验(VFT)、数字广度试验(DS)评估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结果 放疗前1周A2组MMSE评分24~26分所占比例高于A1组,A2组MMSE、DS、VFT评分明显低于A1组(P<0.05);入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内复查MRI,A1组总有效率为32.26%,A2组为7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4,P=0.002);A1组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1~3个月MMSE无明显变化(P>0.05),A2组患者放疗后MMSE高于放疗前(P<0.05),且放疗后1~3个月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全脑放疗对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近期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其中额叶、颞叶部位脑转移癌患者放疗后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颞叶结构及功能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GM5反义RNA 1(PGM5-AS1)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食管癌细胞(TE-1、KYSE150、KYSE450和EC-109)的PGM5-AS1水平;体外向EC-109细胞转染PGM5-AS1过表达载体(过表达组)或空载体pcDNA3.1(空载组),并设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QPCR、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GM5-AS1水平、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结果食管癌细胞的PGM5-AS1水平低于HET-1A细胞(P<0.05);过表达组EC-109细胞的PGM5-AS1水平为19.772±1.980,高于对照组的1.067±0.059和空载组的0.923±0.087(P<0.05);过表达组转染48、72 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其余两组(P<0.05);过表达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854±2.290)%和(60.539±26.577)个,低于对照组的(59.381±4.790)%和(165.421±22.082)个及空载组的(61.266±3.325)%和(157.758±22.4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过表达组的Wnt1和β-catenin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中PGM5-AS1表达降低并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上调PGM5-AS1水平可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