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volvius,SV)是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可达15%~20%以上[1]。我们自1985年1月~1996年12月共诊治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6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唾液甲脂蛋白(AFP)含量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疗效观察等临床价值,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HCC、肝外恶性肿瘤及正常人进行血清和唾液AFP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1)HCC组:临床及病理细胞学等确诊HCC患者56例,男45例,女11例,年龄32~67岁。2)对照组:无肝转移肝外恶性肿瘤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5~79岁;3)正常人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8~46岁,为健康体检者。1.2方法嘱患者清晨空腹漱口后,静息10~15min,弃去第一口唾液,然后自然留取唾液2ml于试管中;同时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3.
林国英 《海峡药学》2014,(12):20-23
探讨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中引起变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变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胃癌高发区长乐县181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进行了病例一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霉粮摄入、不良饮食习惯、家族肿瘤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新鲜蔬菜和豆制品对胃癌具有保护作用。为在长乐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胃癌的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重症药疹23例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寻找和彻底去除过敏原。做好皮肤、黏膜护理,指导合理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并预防感染和合并症,注重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结果21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结论重症药疹的护理重点在于皮肤黏膜、预防感染和合并症、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乳鼠(出生后3~7d)心肌细胞培养3~5d,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PC组),PKCε抑制剂组(PKCI组)。采用pH6.8的D-Hands液饱和氮气和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MTT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KCε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组和PKCI组的MTT比色法检测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和PC组,而LDH活力和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PC组。TUNEL染色细胞凋亡结果显示I/R组细胞凋亡显著,凋亡细胞核呈棕褐色,而PC组细胞存活状态良好,心肌细胞核多染成蓝色。同时,PKCI组的PKCε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C组。结论缺血后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PKCε的激活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心脏损伤死亡丰很高,抢救成功往往取决于就诊时间,是否能及时诊断并做手术,是引起死亡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大量出血常常是引起死亡的不可勿视的主要原因。本文论述由于采用了自血回输技术,自体回输胸血,解决了血源不足的困难,及时成功抢救了心脏损伤,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首先应该争分夺秒迅速采用简单快速的胸血回收回输方法,在没有体外辅助循环的基层单位,也可以推广应用以抢救一部分单腔心脏损伤患者,但遇到多心腔复杂破裂或有大血管损伤者,则使用体外辅助循环,双向抗凝,甚至还要使用呼吸机等配套抢救方案,进行超大量的胸血回输,才能使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病人血脂变化与病毒病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脂的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和ABC ELISA法对 4 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TC ,TG ,HDL C和TNF α ,IL 6的测定。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与慢性乙肝患者相比较 ,血清平均TC水平显著降低 (t=2 0 6 2 ,P <0 0 5 )。在慢性丙肝患者中IL 6的水平与TG呈正相关 (r =0 878,P <0 0 5 ) ,与HDL C呈负相关 (r =- 0 837,P <0 0 5 ) ;而在慢性乙肝患者中 ,TNF α的水平与TG呈正相关 (r =0 779,P <0 0 5 ) ,与HDL -C呈负相关性 (r =0 6 92 ,P <0 0 5 )。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类型是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D-二聚体在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例正常对照和93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为0.24±0.15mg/L,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细胞癌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P<0.01)。提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它在肝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机体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56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了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HCC患者HBV—M阳性率为83.93%,抗—HCV阴性率为17.86%;抗—HCV在HBV—M阴性患者检出率高于HBV—M阳性患者,HCV和HBV双重感染率为10.71%。说明HCC病毒病因以HBV为主,HCV在HBV—M阴性患者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