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简称TFE3肾细胞癌或Xp11.2易位肾细胞癌,以下称TFE3RCC)的概念最早于1991年被描述,后于2004年由WHO确认为肾细胞癌(RCC)最新的亚型[1]。TFE3RCC的遗传学基础为Xp11.2位点TFE3基因易位,产生TFE3融合基因,涉及的融合基因至今已经明确的有12种[1],包括ASPL、  相似文献   
2.
早期预测、发现和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对于改善移植肾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均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生物学标记物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分别总结了移植前生物学标记物如可溶性CD30(sCD30)、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等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同时对于移植后生物学标记物,从蛋白质组学方面阐述连接蛋白(TTN)、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等一系列分子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背景下的变化,并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阐述器官移植临床试验-04(CTOT-04)研究中用以甄别及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 mRNA等基因信号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9(IP-9) mRNA对于急性排斥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miR-210、miR-223和miRNA 10a等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介绍美国国立卫生院儿童肾移植中应用或撤除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研究01(SNS01)研究中基因集DUSP1、PBEF1、PSEN1、MAPK9和NKTR在鉴别移植物急性排斥中的作用,阐述kSORT联合IFNγELISPOT检测以及tCRM评分模型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及TruGraf在监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现就近年来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及时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评估抗排斥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产生的抗体与移植肾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并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近年来非HLA 抗体在肾移植 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对非HLA 抗体的研究并不全面,然而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发现针对某些非HLA 抗原诸如血管紧张 素1 类受体、基底膜聚糖、自身抗原等产生的抗体能够影响移植肾急性及慢性排斥反应的进程。非HLA 抗体影响移植肾排斥 反应及存活的潜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针对肾移植领域主要的非HLA 抗体做一综述,并阐述其对移植物 的致病机制。鉴别出非HLA 介导的移植肾抗体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表型,有利于为治疗移植肾抗体性排斥反应提供新的靶点, 并为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