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漫娜  李学佩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588-2590
目的:通过研究抗分泌因子(AF)在大鼠内耳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为临床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断头后行内耳组织切片,用兔抗大鼠AF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F在内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F在内耳组织中分布广泛,呈轻中度阳性反应,反应集中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如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螺旋韧带Ⅰ~Ⅴ型纤维细胞分布区、前庭膜、基底膜、壶腹嵴感觉上皮及暗细胞等部位,与外淋巴相关的圆窗膜也存在中重度阳性反应,耳蜗螺旋神经节及前庭、耳蜗神经纤维均有阳性分布.结论:AF在大鼠内耳中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提示AF可能参与内淋巴中水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分泌因子(antisecretory factor,AF)与水通道蛋白1、2(aquaporin-1,2,AQP1,2)在大鼠内耳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方法选取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观察AF、AQP1和AQP2在大鼠内耳中的表达情况;选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别取其前庭及耳蜗组织,运用免疫共沉淀结合蛋白质印记方法,用抗AQP1的单克隆抗体和抗AQP2多克隆抗体分别特异性地沉淀前庭和耳蜗组织中的蛋白抗原,用抗AF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沉淀物。结果AF在内耳分布广泛,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螺旋韧带Ⅰ-Ⅴ型纤维细胞、前庭膜、基底膜、壶腹嵴等部位呈轻中度阳性反应,圆窗膜呈中强阳性反应,耳蜗螺旋神经节及前庭、耳蜗神经纤维均有阳性分布;AQP1主要分布于血管纹的中间细胞、螺旋韧带Ⅲ型纤维细胞、基底膜以及圆窗膜,染色强度为中重度;AQP2主要表达于螺旋韧带Ⅱ型、Ⅳ及Ⅴ型纤维细胞,呈中重度阳性染色反应,圆窗膜也有轻度表达。以AF特异性抗体分别检测AQP1及AQP2特异性抗体沉淀物中有清晰的阳性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60000,与AF的相对分子质量吻合,而未加AQP1及AQP2特异性抗体的对照实验中无反应条带出现。结论AF、AQP1及AQP2在内耳组织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多位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提示三种蛋白可能参与内淋巴中水的调节。AF的分布区与AQP1及AQP2均有重叠,AQP1、AQP2与AF之间均存在相互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高血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关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MCI的现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报道不足。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合并MCI的流行现况,分析其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中选择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的5个社区,对社区中所有年龄≥55岁的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纳入高血压患者50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以各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为权重计算个体预测风险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个体预测风险值对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预测价值。结果 依据是否合并MCI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MCI组(n=97)和高血压未合并MCI组(n=41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吸烟、高血压分级、抑郁评分、尿酸、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63,95%CI(1.31,5.27)]、性别[OR=0.46,95%CI(0.22,0.94)]、白蛋白[OR=0.96,95%CI(0.91,...  相似文献   
4.
三半规管阻塞与迷路切除术后前庭功能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豚鼠三半规管阻塞与迷路切除术后前庭功能代偿的异同。材料与方法 :将 15只健康豚鼠分为 2组 ,其中 8只豚鼠行右侧三半规管阻塞术 (triple 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TCO) ,7只豚鼠行右侧迷路切除术(labyrinthectomy,L E) ,于术后一个月内观察豚鼠行为学及眼震电图 (ENG)的动态变化。结果 :发现术后第 1天两组均出现自发性眼震 ,正弦摆动刺激术侧时未引出诱发性眼震 ,头向右侧偏斜并沿地面垂直轴向术侧旋转 ;L E组却出现翻滚现象。术后第 3、5、10、15、30天正弦摆动眼震试验 ,两组豚鼠术侧眼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 ,TCO组于 15天左右向眼震基本恢复对称 ,而 L E组至术后 30天仅摆动幅度 12 0°、15 0°、180°左右向眼震基本对称 ,摆动幅度为 6 0°、90°双向眼震反应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另外 ,L E组有 3只豚鼠仍存在头偏。结论 :TCO组要比 L E组动物恢复快 ,建立代偿和失平衡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三半规管阻塞与迷路切除术后前庭功能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豚鼠三半规管阻塞与迷路切除术后前庭功能代偿的异同。材料与方法:将15只健康豚鼠分为2组,其中8只豚鼠行右侧三半规管阻塞术(triple 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TCO),7只豚鼠行右侧迷路切除术(labyruinthectomy,LE),于术后一个月内观察豚鼠行为学及眼震电图(ENG)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术后第1天两组均出现自发性眼震,正弦摆动刺激术侧时未引出衣发性眼震,头向右侧偏斜并沿地面垂直轴向术侧旋转;LE组却出现番滚现象,术后第3,5,10,15,30天正弦摆动眼震试验,两组豚鼠术侧眼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TCO组于15天左右向眼震基本恢复对称,而LE组至术后30天仅摆动幅度120,150度,180度左右向眼震基本对称,摆动幅度为60度,90度双向眼震反应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0.05),。另外,LE组有3只豚鼠仍存在头偏,结论:TCO组要比LE组动物恢复快,建立代偿和失平衡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和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在大鼠内耳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为临床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断头后行内耳组织切片,用兔抗大鼠AQP1和AQP2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QP1和AQP2在内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QP1在内耳组织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分布于血管纹的中间细胞,螺旋韧带Ⅲ型纤维细胞,基底膜以及圆窗膜,染色强度为中重度,前庭阶及鼓阶的外淋巴表面的细胞呈现较弱的阳性反应,其余部位为阴性反应.AQP2主要表达于螺旋韧带Ⅱ、Ⅳ及Ⅴ型纤维细胞,呈中重度染色反应,圆窗膜也有轻度表达,其余部位为阴性反应.结论 AQP1和AQP2分布于内耳中水及离子代谢的重要部位,提示两种蛋白可能参与内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基甙类药物对内淋巴积水豚鼠前庭及耳蜗功能的影响。方法8只内淋巴积水模型豚鼠全身应用链霉素,观察给药前后豚鼠行为学、眼震电图(ENG),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后未出现头偏斜、走路不稳等前庭功能紊乱的行为征象,连续给药第10天、停药后第7天摆动幅度90°,停药后第21天,摆动幅度为90°、120°时积水侧眼震反应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淋巴积水模型动物前庭及耳蜗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20只健康豚鼠行右侧内淋巴囊切除及部分内淋巴管阻塞以建立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系统观察手术前后豚鼠行为学、眼震电图(ENG),听觉脑干电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变化,最终以形态学方法确认内淋巴积水形成.结果术后未出现前庭功能紊乱的行为学征象,术后第25天、45天、75天时曾出现不对称性眼震反应.术后第15天术耳ABR反应阈值轻度升高,之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90天之后阈值基本趋于稳定不再有较大的变化.术耳DPOAE反应幅值于术后15天开始下降,以后逐渐降低,90天之后大部分豚鼠DPOAE不能引出.病理切片示前庭膜明显膨隆,以第三、四回为重.结论内淋巴囊切除及部分内淋巴管阻塞方法建立的内淋巴积水模型动物,前庭及耳蜗功能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术后90天功能趋于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