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背景:丝素蛋白膜用二氧化硫处理后,可表现出抗凝血活性,但丝素成膜后柔韧性及抗牵拉伸展等性能较差,如果将丝素蛋白涂覆于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表面,并对涂覆后的丝素膜进行磺酸化处理,不但解决了上述不良因素,还能显著改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的血液相容性。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复合血管)的制备过程,并探讨其制备过程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表面,将制备并浓缩到一定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均匀涂覆到人工血管内表面,再次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人工血管内表面的丝素膜进行磺酸化处理。以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对照,进行接触角及磺酸化效果检测。 结果与结论: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接触角分别为87.7°和65.1°,涂覆丝素蛋白后接触角为106.2°,二氧化硫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接触角为92.9°;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测对照丝素膜表面仅有微量的硫元素(0.12%)存在,经过二氧化硫等离子体处理后丝素表面的硫元素含量上升到2.89%;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中的S2p峰拟合曲线显示了复合血管表面的S原子主要是磺酸基团(-SO3H)。说明实验已制备出理论上具有抗凝血性能的血管。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丝素蛋白;血液相容性;低温等离子体;二氧化硫;人工血管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07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复合血管)的抗凝血性能,并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涂覆有丝素蛋白膜的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复合血管,行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复合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同时行血小板粘附、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 扫描电镜照片看到,普通人工血管表面有血小板粘附,且血小板完全展开,呈扁平状紧贴在材料表面上,复合血管组表面极少血板粘附;复合血管组吸光度-时间变化曲线位于普通血管之上,且下降趋势较缓,经历时间较长,与普通血管相比,其抗凝血性能较好;复钙实验中复合血管组平均时间为480s,小于对照组平均时间603s,两样本t检验提示P=0.000,提示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溶血安全性及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将丝素蛋白应用到小口径人工血管中,得到的人工血管拥有较好的抗血栓性及优秀的机械强度,动物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概述丝素蛋白的生物化学性质,目前在血管中常用的改性手段,以及国内外小口径人工血管中丝素蛋白的具体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小口径人造血管血液相容性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丝素蛋白”,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grafts,silk fibroin”。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拥有可控的机械性能,可通过醇化等处理获得不同的顺应性。同时,丝素蛋白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分解产物已知、无毒,满足生物医药材料的安全需求。此外,丝素蛋白易于整合抗凝集团,效果明显可靠,且易于内皮细胞定植生长,而短期内能否形成稳定牢固的内皮层是保证血管假体拥有理想远期通畅率的关键,因此丝素蛋白是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等问题,中国早期应用丝素蛋白制作的人工血管并未得到长远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仿生技术、组织工程类血管、静电纺丝等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众多学者为应对小口径血管中复杂血流动力学环境对多层血管的研究尝试,为丝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领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将丝素蛋白应用到小口径人工血管中,得到的人工血管拥有较好的抗血栓性及优秀的机械强度,动物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概述丝素蛋白的生物化学性质,目前在血管中常用的改性手段,以及国内外小口径人工血管中丝素蛋白的具体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小口径人造血管血液相容性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丝素蛋白”,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grafts, silk fibroin”。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拥有可控的机械性能,可通过醇化等处理获得不同的顺应性。同时,丝素蛋白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分解产物已知、无毒,满足生物医药材料的安全需求。此外,丝素蛋白易于整合抗凝集团,效果明显可靠,且易于内皮细胞定植生长,而短期内能否形成稳定牢固的内皮层是保证血管假体拥有理想远期通畅率的关键,因此丝素蛋白是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等问题,中国早期应用丝素蛋白制作的人工血管并未得到长远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仿生技术、组织工程类血管、静电纺丝等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众多学者为应对小口径血管中复杂血流动力学环境对多层血管的研究尝试,为丝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甲状腺激素(TH)对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2例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干预组于术前7 d开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50μg/d至手术日早晨。检测术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结束时(T3)、CPB结束后6 h(T4)和CPB结束后24 h(T5)的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并于术晨、术后1、3和7 d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在T2、T3、T4时,干预组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在术中及术后24 h内,干预组NSE、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F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内,干预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CPB术前应用TH,可有效地提高围手术期血清TH水平,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膜涂覆于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内侧壁,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涂覆后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以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同时行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溶血试验提示复合血管的溶血率为4.5%,符合材料溶血要求;动态凝血中根据各时间点吸光度平均值可见复合血管组吸光度整体位于普通血管之上,且下降趋势较缓,经历时间较长,与普通血管相比,其抗凝血性能较好;复钙实验中复合血管组平均时间为(450.00±32.18)s,小于对照组平均时间(610.06±37.65)8,两样本t检验提示P=0.000,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探讨支架再置入的技术改良和置入效果。方法根据支架置入失败的不同病情
特点,选择更适当的食管支架类型,采用改良的置入技术,对32例次患者进行食管支架再次置入术,观察置入效果并随访。结
果本组支架再置入术成功率96.9%,有效解决了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问题;在半年随访期内,出现支架移位4例,占12.5%,出现
再置入支架上缘食管瘘2例,发生率为6.3%,未见支架脱落、大出血、狭窄等情况。结论改良的食管支架再置入技术可有效解
决支架置入失败后的再置入难题,同时解决相关的食管疾病,减少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L-NAME预处理后第二窗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腺苷A1受体激活有关.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缺血对照组、L-NAME预处理组及拮抗剂组,每组均于给药后24 h建立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全心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于S15、R1、R60、R120 4个时间点观察HR、LVDP、CF的变化,检测冠脉流出液中cTnI的变化,电镜观察缺血后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全组心率缺血前无差别,拮抗剂组缺血后心率较L-NAME组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拮抗剂组的LVDP较L-NAME预处理组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拮抗剂组的CF较L-NAME预处理组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拮抗剂组的cTnI较L-NAME预处理组显著增高(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电镜下拮抗剂组及缺血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较L-NAME预处理组重.结论 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阻断了L-NAME预处理第二窗的心肌保护作用,腺苷A1受体可能是L-NAME预处理引起心肌保护作用的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背景:丝素蛋白膜用二氧化硫处理后,可表现出抗凝血活性,但丝素成膜后柔韧性及抗牵拉伸展等性能较差,如果将丝素蛋白涂覆于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表面,并对涂覆后的丝素膜进行磺酸化处理,不但解决了上述不良因素,还能显著改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的血液相容性.目的:研究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索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复合血管)的制备过程,并探讨其制备过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表面,将制备并浓缩到一定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均匀涂覆到人工血管内表面,再次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人工血管内表面的丝素膜进行磺酸化处理.以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对照,进行接触角及磺酸化效果检测.结果与结论: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接触角分别为87.7°和65.1°涂覆丝素蛋白后接触角为106.2°,二氧化硫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接触角为92.9°;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测对照丝素膜表面仅有微量的硫元素(0.12%)存在,经过二氧化硫等离子体处理后丝素表面的硫元素含量上升到2.89%;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中的S2p峰拟合曲线显示了复合血管表面的S原子主要是磺酸基团(-SO_3H).说明实验已制备出理论上具有抗凝血性能的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L—NAME预处理后第二窗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腺苷A1受体激活有关。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缺血对照组、L—NAME预处理组及拮抗剂组,每组均于给药后24h建立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全心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于S15、R1、R60、R1204个时间点观察HR、LVDP、CF的变化,检测冠脉流出液中cTnI的变化,电镜观察缺血后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全组心率缺血前无差别,拮抗剂组缺血后心率较L—NAME组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拮抗剂组的LVDP较L—NAME预处理组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拮抗剂组的CF较L—NAME预处理组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拮抗剂组的cTnI较L-NAME预处理组显著增高(P〈0.05),与缺血对照组无差别;电镜下拈抗剂组及缺血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较L—NAME预处理组重。结论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阻断了L—NAME预处理第二窗的心肌保护作用,腺苷A1受体可能是L-NAME预处理引起心肌保护作用的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